第十八章 这里不舒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何教授的动作很快。  

下午上班的时候,张天阳就已经看到41床阿叔的病例消失在了刘教授的账号里。  

中途独立查房去看40床大哥的时候,刚好看到那个红衣服的女人正拉着何教授组的主治师姐吵吵嚷嚷的说要出院。  

师姐毕竟是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也不惯着她,一口就答应了。  

“行啊,我现在去给你们开临时出院,等做完床旁CRRT你们就可以走了。”  

等张天阳帮梁师姐的病人换完药回到医生办公室的时候,情况就变成了红衣女人在要求主治师姐再给她爸爸看看。  

然而主治师姐不为所动。  

“可是我们这边下一个病人都已经联系好了呀。  

你爸爸现在下肢水肿已经明显好转了,可以出院的。  

我们下一个病人可是从ICU转过来的,病情比你爸爸重多了。  

现在床位这么紧张。  

我们也没办法的呀!”  

张天阳默默的从她们身边路过。  

挥一挥衣袖,不带起一片云彩。  

他也同情那个阿叔,可是来医院看病的病人,谁又不值得同情呢?  

......  

周四,刘教授组的病人病情还算稳定,组里一片太平。  

今天会出院一个病人,加上昨天甩给刘教授组的41床阿叔,相应的,也就要收两个新病人。  

准备从ICU转到41床的病人是个68岁的老太太,依旧归到了刘教授名下。  

考虑到张天阳这两天已经连续处理了两个重病人的危急情况,刘教授似乎也感受到了他脸上微妙的黑色。  

于是,41床的新病人就归到了现在手里只剩下一个病人的李师姐手上。  

另一个普通病房的病人,则顺理成章的分到了张天阳的名下。  

下午三点十分,刚刚开始上班,新病人就已经就位。  

这让张天阳颇有些激动。  

终于可以不卡着下班的点来了!  

这一定是个可爱的病人!  

李师姐就比较惨了。  

因为红衣女人一直在闹,本来应该周三晚上做完床旁CRRT就出院的41床阿叔愣是拖到了今天下午才出院。  

原本应该昨天晚上转过来的老太太愣是被逼着在ICU多躺了一天。  

而且看那个样子,红衣女人还想继续往下拖,就等医政处的人带着保安来震慑一下了。  

这么一折腾,估计就得下午四五点才能出的去。  

就算旧病人走了之后新病人马上就来,那也得等到晚上六七点。  

再处理一下,写写病例,一不留神就九点了。  

更苦逼的是,李师姐这周日排了值班。  

今天义务加班,周日正常值班,这一下就相当于两天两夜都耗在了医院里。  

对此,张天阳只能送上一个同情的眼神。  

“师弟,你别高兴的太早。”  

李师姐身材娇小,肤白貌美,用细细柔柔的声音恐吓着张天阳。  

“我周日值班,下周一下午下夜班不在科里,到时候我的病人可就归你管了!  

你似乎有点脸黑的样子,可别给我管出事情来哦!”  

“脸黑?什么脸黑?”  

张天阳装傻充愣。  

承认是不可能承认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承认的。  

谁再说他脸黑他就跟谁急!  

不知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吗!  

......  

新病人是37床,张天阳照例打开了刘教授的账号,先看看患者的既往病历。  

“37床,女,12岁,肾衰竭规律透析两个月......”  

“嗯?12岁的小姑娘?”  

张天阳愣了一下,再次确认了一下患者的年龄。  

“确实是12岁......”  

再看病史,“从一岁半开始就有尿蛋白了啊......辗转治了很多年,结果肾还是不行了,所以两个月前开始做透析......”  

原本还有些愉快的心情蓦然间变得阴郁起来。  

37床的小姑娘也是东方医院肾内科的老病号了,十年来反反复复有十几次就诊记录。  

张天阳仔细翻完了最近的几份,叹了口气。  

病史很清楚。  

小姑娘做了两个月透析,一直用的是颈内静脉的通道,感觉很不方便,想在手上做个动静脉内瘘。  

这是很合理的请求。  

因为颈内静脉置管只是给透析病人建立一个临时的通道,这个通道存在的时间越久,感染的风险也就越大。  

需要长期规律透析的病人,为了方便,也为了安全,会选择在手上做个动静脉内瘘术。  

通俗点讲,就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缝合起来,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  

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  

而且,相比于颈内经脉的临时管道来说,动静脉内瘘不容易感染;  

可以使用的时间也更长,可以达到4-5年;  

也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只要把袖子拉下来,谁也想不到他背地里竟然每周都要去医院。  

对小姑娘来说就更是如此。  

毕竟人家才十二岁,正是最在乎别人看法的年纪,你让人家脖子上一直插个管子,人家心理也不能健康啊。  

要求是合理的。  

难就难在小姑娘手上的血管太细了。  

当地医院的医生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