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第二十五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果说一把枪能和重要的事件扯上关系,那么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  

这把枪射出子弹射伤或射杀了事件中的人员。  

毕竟枪的作用,本就是杀人的。  

上杉信随即给草羽千鹤回复,让她用这把TT33进行弹道检测,并将弹道检测报告发给自己。  

半小时后,上杉信收到了弹道检测报告。  

用这份弹道检测报告,去匹配过往枪击案中的弹道报告。  

毕竟日本名义上是禁枪的,再加之枪上的是血指纹,很可能代表着这把TT33涉及到了人命案。  

如果是枪击的命案,那么一定会被记入警方的档案中。  

作为枪击案中最重要物证——子弹,一定会做弹道检测的。  

就和指纹一个道理,每把枪射击出来的子弹因为其膛线的缘故,会有独一无二的弹道痕迹。  

所以,他只要用这支TT33射击子弹的弹道痕迹和枪击案中的弹道痕迹进行匹配。  

就会知道这把TT33是否曾在以往的枪击案中出现过。  

如果有匹配上的案件,那无疑就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这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工作。  

简单的原因在于过去几十年的枪击案虽然不少,但将其中不符合TT33所射击子弹的案件去掉的话,只会剩下很少的一部分,需要进行弹道匹配的工作量并不大。  

但复杂的点在于时间久远。  

这把TT33所涉及到的命案时间,那时很可能还没有电脑档案,是使用纸质档案进行存档。  

如果是这样的话,在现在的电子档案库中,就不会查到那那起枪击案。  

而如果要调查纸质档案的话,就需要在多个档案存放库中寻找,那可是相当的麻烦。  

总之先查一下电脑档案中是否有符合弹道痕迹的枪击案存在。  

如果没有,那就可能存在纸质档案中,或者根本没有被警方录入。  

匹配弹道痕迹这件事,依旧不能让上杉信去做,还是得麻烦别人。  

这件事上杉信就拜托给松本司了,他记得松本司说过,他过去的一个属下,目前就在警视厅的档案部门工作。  

由他去查档案,不容易引起注意。  

同时,上杉信还把TT33上发现的血指纹一并发给了松本司的属下让他去查。  

接下来,又是一个需要较长等待的时过程。  

最先回信的是指纹方面的搜索。  

经过一轮匹配,警视厅目前所有的档案库中,并没有与那枚血指纹匹配上的。  

也就是说,血指纹的主人并没有被逮捕过,所以也没有进入警视厅的档案库中。  

除了警方的档案库上,上杉信也用这枚血指纹进行了比对,比对的三个对象分别是新田翔太、堂本海斗和永井龙。  

毕竟,他们作为有可能接触到枪支的人员,血指纹也有可能是他们留下的,但很可惜与他们三人都没有匹配上,血指纹目前属于一个身份尚且不明的人物。  

第二天中午,那位前辈给上杉信回了消息。  

上杉信所拜托的名单上的人员调查,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  

没被红圈圈中的人中,有四人已经死亡。  

另有六人因为犯罪,正在监狱服刑。  

另外三人脱离公职,从事其他行业。  

最后八人其中的四人已经退休,另外四人仍在机关任职。  

虽然这些人大部分都存在着违法乱纪的行为,但根据对其档案和这些年来生活轨迹的分析判断,初步排除了这二十二人中,可能是神秘组织成员的判断。  

至于被红圈所圈的二人,其中一人在十七年前,因为感染艾滋已经去世了。  

而另一人是警视厅组织犯罪对策部的木之本藤隆部长。  

木之本藤隆在七年前,前往户外雪山滑雪时遭遇雪崩,人被大雪埋没,经过多日的搜救无果后,被判定死亡了。  

“呼~”  

上杉信出了一口气,疲惫的倚靠在椅背上。  

这几日的工作收获,可以总结为四个字——没有收获。  

首先是最负期望的名单上的人,其中二十一人不被怀疑为神秘组织成员。天才一秒钟就记住:(72文学而被划红圈最有嫌疑的两个人,却都已经死了。  

死无对证,这怎么查呀?  

还有就是名单上隐藏的蛇咬金币图案,虽然成功找到了图案,但却没有解析出这个图案所代表的意义。  

还有就是费了一番力气,通过名单印痕发现的TT33手枪。  

其中,弹道痕迹的匹配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最负期望的血指纹,却是空手而归,根本没有找到匹配的。  

费了这么大力气才得到了线索,本已满心期待能有所结果,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上杉信闭着眼,先养会身,再继续调查。  

不过刚闭了不到两分钟,上杉信就睁开了眼。  

他拿起名单的人员调查报告,用手指点着上面的人名一个一个数。  

上杉信数完又数了一边,还是“24”。  

“不对。”  

上杉信清楚的记得,那份名单上一共有25个人名,怎么回复了24个人。  

按照前辈部门的严谨,不应该会发生这种低级错误。  

“嗡嗡~”  

上杉信正疑惑时,手机收到一条信息,是前辈发来的信息。  

信息主题为:补充。  

内容首先是对木之本藤隆的补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