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TT-33(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白纸上显现出来的痕迹,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一个地址,而另一部分则是一串数字。  

上杉信用手机查询呢这个地址,发现那是一家银行的所在地,那么另外一串数字应该就是银行某个业务所用的密码。  

应该不是某个银行账户的密码,毕竟如果只是银行账户密码的话,他不需要记录详细地址,只需要记录那家银行的名称就可以了。  

毕竟银行账户在这家银行的各个地方都是通用的,没必要非得指定一个地方。  

在查看了一番后,上杉信锁定了一个目标——银行保管箱业务。  

银行保管箱业务就是在银行内提供一个客户存放重要物品的地点,由银行负责保管物品的安全,客户则需要提供存放物品的费用。  

银行保管箱业务从安全性上来说,甚至要高于家中的保险柜。  

并且,往保险柜中存放东西时,只由客户进入库区后持个人专用的保管箱钥匙即可自行打开保管箱存取物品,无需银行工作人员跟随开锁,更加有效地维护了客户的个人隐私权。  

因为这份安全性和隐私性,有不少人将银行保管箱作为存放不法财产或物品的地点。  

因为保管箱是存在固定的银行金库中,所以存取保管箱,都需要去固定的银行才可以。  

而地址上的银行,就有这个银行保管箱业务。  

这也就符合了印痕上的地址和密码。  

根据名单印痕的程度来看,印痕留下的时间也非常短。  

而近期与名单接触过的只有三人堂本海斗,永井龙还有新田翔太。  

根据实际情况的最大可能推断,留下印记的应该是新田翔太。  

他在记录保险箱的地址和密码时,将名单垫在下面,所以就留下了这些痕迹。  

新田翔太特意留下记录,那么存放在保管箱中的东西,应该很重要才是。  

不过,他们虽然知道了保管箱的地点和密码,但他们并不知道是哪个保管箱啊。  

再者,根据上杉信的查询,这家外国的银行的保管箱业务自由度较高,开户时甚至不需要用身份证件。  

存取时只需要用钥匙,还有密码就可以打开保管箱。  

但他没有钥...  

“不对。”  

上杉信一顿转头看向一边,那边正放着一把钥匙。  

这把钥匙是和名单一起放在防水纸包中的。  

之前上杉信还不知道这把钥匙的用途。  

但现在,他好像知道了。  

上杉信拿起钥匙看了看,果然发现这钥匙上刻了一个数字“187”,这应该就是保管箱的序号了。  

现在,他知道保险柜的序号了,还有开启它的钥匙和密码,打开保管箱的条件完备了。  

只需要等明天银行开门就可以去取了。  

上杉信起身伸展了一下酸痛的腰,看了看墙上的石英钟,已经快12点了。  

他忙了几个小时了,但这几个小时的忙碌,却是值得的。  

终于找到了他迫切需要的名单。  

在这名单中,获得了他想要的人员信息。  

并且,他还发现名单存在被液体沾染的痕迹,做了取样等待第二天的检测。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在名单上获得了一个极有可能存放重要证据的保险柜信息,并且完备开启保险柜的所有条件。  

一晚上的忙碌,换来了三条重要线索。  

说是大丰收也不为过。  

上杉信去洗漱了一番睡觉去了,毕竟明天有的忙。  

第二天上杉信首先将采集的名单纸样,用假身份给寄了出去,寄送的地点是一家私人的化验所,同时将最快流程的化验费用给一并记得过去,并用了一个假身份注册的邮箱接收化验结果。  

之后借着上班的功夫,上杉信和伪装过的大山倍斗做了交接,将保管箱钥匙传递给了他,对于银行的地点还有密码,上杉信早已在电话中通知他的。  

大山倍斗将会去取出保管箱中存放的物品。  

虽然这种事,如果雇佣一个外人去办是保险的。  

不过,在不能确定保管箱中到底存放什么东西的前提下?还是不能贸然将这个任务交给外人。天才一秒钟就记住:(72文学万一他搞鬼,就功亏一篑了,所以只能交给信任的大山倍斗。  

虽然他亲自出马,多少有些风险。  

不过风险极低。  

因为那家银行的银行保管箱业务,是不需要出示身份信息的。  

大山倍斗可以伪装自己,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就可以取走保管箱中的东西。  

而且因为不需要身份信息,所以其他人也根本查不到这个保管箱,到底是谁的?  

上午十时,一个人待在特支系的上杉信,收到了大山倍斗发来的信息。  

大山倍斗说他成功获取了那保管箱中的物品,是一个铁皮盒。  

接着上杉信给大山倍斗去了视频通话。  

大山倍斗对着视频展示的那个铁皮盒。  

上杉信道:“大山,打开它吧,记住,要小心。”  

“嗯。”  

大山倍斗煞有其事,整了一套防护服穿上,然后将铁盒儿缓缓开启,一个黝黑的物体出现在二人眼前,是一把手枪。  

“苏联制的TT33手枪。”上杉信叫出了这把枪的名字。  

盒子中放了一把枪,这是上杉信没有想到的。  

虽然日本也禁枪,但也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持枪,所以并没有那么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