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这不柯学(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越小的血迹凝固越快,如果大胆一点,推测死亡时间甚至可以缩短到5分钟以内。”  

“那么,疑点就出来了...”  

林新一有些感叹地顿了一顿:  

“有些经验,不是靠看书就能看出来的。”  

“那位巫女小姐可能自学了一些法医知识。”  

“但她毕竟只是巫女,不是法医,没机会接触真正的尸体。”  

“而平次、和叶小姐,你们都是克死过...咳咳,都是见过无数尸体的。”  

他再度把这照片当成考题,循循善诱地问道:  

“你们仔细设想一下:”  

“如果把一具刚刚死亡几分钟的尸体摆成坐姿,尸体应该会呈现怎样的姿态?”  

“这...”  

服部平次与远山和叶同时陷入沉思。  

运用自己丰富的实践训练经验,他们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人死后神经系统停止运作并自然坏死。”  

“全身肌肉都会失去神经控制,并在尸僵出现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保持极度松弛。”  

刚去世的人就跟睡瘫了的猫咪一样,软软的像是一摊液体。  

所以当把一具新鲜尸体摆成坐姿,它浑身上下的肌肉都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地向下拉伸。  

“手脚会自然垂下。”  

“下颚也会自然下垂,嘴巴随之微张。”  

服部平次与和叶小姐分析着分析着,就分析出问题来了:  

“问题就在这嘴巴上!”  

“照片上这具‘尸体’的嘴巴...是紧闭着的!”  

照片上血滴都没干,身体还是软的。  

但嘴巴却偏偏违背了地心引力,跟活人一样紧紧闭着。  

这就是这死亡照片中的最大疑点。  

和叶小姐想了一想,还是勇敢地向老师提出质疑:  

“这会不会是所谓的..尸体痉挛?”  

“听说有些人在死亡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情绪过激或过于痛苦而出现一种尸体痉挛现象:”  

“明明是刚刚死亡,身体却僵硬得如同尸僵。”  

“就像武藏坊弁庆一样。”  

武藏坊弁庆是平安时代名将源义经的家臣,传统武士道精神的代表,传说他生前与敌人战到最后一刻力竭而死,死后尸体依旧屹立不倒。  

相当于曰本版的典韦。  

这就死后身体瞬间僵硬,甚至可以保持站立不倒的现象,就被称为尸体痉挛。  

当初在栃木县参加毛利小五郎同学会的时候,有个凶手就想利用这个原理来策划杀人诡计。  

可那时林新一就吐槽过了:  

“尸体痉挛是种极其少见的现象,而且形成原因并不明确。”  

“不是说死亡时情绪激动、过于痛苦,就一定会出现尸体痉挛。”  

“从概率上讲,这种可能就基本可以排除。”  

“而且尸体痉挛一般都是全身性的僵硬。”  

“基本不可能像照片上的这具尸体一样,浑身上下的肌肉都松弛瘫软,就只有嘴巴是僵硬紧闭的。”  

林新一回答了远山和叶提出的质疑。  

而服部平次又紧跟着参与到讨论:  

“那林先生,这会不会就是普通的尸僵呢?”  

“虽然尸僵通常情况下只会在死亡1小时后出现,但书上也有记载,有死后10分钟就出现尸僵的特殊情况。”  

“而尸僵一般都是从下颚这种小关节先出现,再逐步拓展到大关节,四肢,乃至全身。”  

“所以照片上的尸体有可能只是出现了早期尸僵,下颚先于身体其他部位僵硬,最终导致嘴巴紧闭,而其他部位依旧瘫软自然下垂。”  

“会不会是这种情况?”  

“有可能,但可能性极小极小。”林新一回答并科普道:  

“天气越热尸僵出现越早。”  

“你说的那种死亡10分钟就出现早期尸僵的情况的确存在,但一般都出现在天气足够炎热的高温环境下。”  

“而平次你之前也说过,自己来之前查过天气:”  

“美国岛近三天来气候都相对清凉,温度不高,不太可能出现这种快速形成尸僵的情况。”  

“再者说...”  

林新一又掏出第二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海老原寿美的“死亡照片”。  

她的死相基本和门胁纱织一样,血迹还没凝固,身体还是软的,但坐姿状态下嘴巴却紧紧闭着。  

“即使门胁纱织体质特殊,出现了那种早期尸僵。”  

“但这种小概率的事件,不太可能同时在两个受害者身上出现吧?”  

“所以当海老原寿美的死亡照片也出现的时候,我就更加确信这些死亡照片是伪造的了。”  

“更不要说,现在还有这片草地证明,岛袋君惠来这里设置机关、拜祭母亲的时间是在海老原寿美失踪之前。”  

“这种种迹象都指向一点:”  

林新一酝酿片刻,最终还是下了肯定的答案:  

“这些死亡照片,都是岛袋君惠伪造的。”  

“所以照片上的断腿创面都被染血的裤管挡着:”  

“因为她化妆技术再好,也没法化出那种真实到可以欺骗法医的人体创口。”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  

“她应该是用了那种扮演长寿婆婆的小技巧,把自己的小腿反绑在了大腿上,制造出了那种小腿被锯断的视觉假象。”  

“至于画面远处那两截根本看不清细节的断腿,估计也就是一些常见的影视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