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血滴的意义(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也就此投来了求知的眼神。  

“很简单。”  

林新一回答得很是轻描淡写:  

“凶手沾到了死者的血,找到那个身上沾血的就行了。”  

“这...不太可能吧?”  

工藤新一马上就提出了异议:  

“现场并没有遗留什么衣物,说明死者穿着他行凶时的衣服就直接逃出去了。”  

“如果血喷溅出来沾到身上,凶手穿着这染血的衣服怎么混进人群?”  

“而如果血液没有出现喷溅,只是沿着刀身流淌下来...”“那凶手手上又有手套挡着,只要稍加注意,他的身体就根本沾不到血。”  

“不...有手套挡着,只是会让沾上血的可能性变得很小。”  

“但这并不能保证就一定没有。”  

林新一用类似抬杠的方式反驳了一句。  

“额...”  

工藤无言以对:  

的确,并不能保证一定没有。  

那就试着去找找,说不定真找到身上带血的了。  

这思路是没什么问题,不过...  

这更像是在撞运气,没展现出林新一应有的技术水平。  

要是运气不好没撞上...那就得白白耗费排查100多个人的力气。  

而那可是足足100多号满心不耐的东京市民,他们现在能留在这,已经是在给毛利兰的拳头面子了。  

但小兰毕竟不会真动手,那些乘客也绝不会老老实实地一直等在那,让调查者想到一个法子就过来试着排查一次。  

要是时间拖得久了,100多号市民聚众闹腾起来,就算是警视厅也得乖乖放人。  

所以,还是得尽快拿出准确有效的排查方法才行。  

工藤正这么想着。  

但紧接着,出乎意料地,林新一马上为自己的观点补上了证据:  

“沾到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而我则可以证明,凶手的身上一定沾到了死者的血。”  

“来看看地上的那些小血滴吧——”  

说着,林新一将手指向了地面上的那一长串小血滴。  

这些星星点点的血滴从死者尸体的倒伏处,一直向远处蔓延到凶手弃刀的那个厕所隔间。  

很明显,就像工藤推理的那样,这是凶手在杀完人后,提刀前往厕所隔间的路途上滴落下来的血滴。  

而林新一却从这些小血滴看出了更多的东西:  

“这种血滴,在痕迹学上被称为滴落状血迹。”  

“所谓滴落状血迹,血液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到物体表面形成的血迹。”  

“这种血迹一般呈圆形或类圆形。”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血迹滴落的物体表面并不是光滑的。”  

“所以,滴落血迹的周边就会出现'毛刺'。”  

(大概就长这样:)  

说着,林新一示意工藤和园子走近一些,蹲下身子,近距离地观察起地板上的那些小血滴。  

果然,他们都注意到,那些圆形血滴的周边,有肉眼可见的“细血针”呈现星芒状,向着四面八方突出了出去。  

而这时,林新一进一步补充道:  

“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些血滴的毛刺是不是大都一边长、一边短?”  

“真的诶...虽然很不明显,但还是能看到一个血滴左右两侧的毛刺不一样长。”  

铃木大小姐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感叹道:  

“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些血滴,都是在凶手运动状态下滴落的。”  

林新一仔细地解释着:  

“在静止状态下垂直滴落的血滴,其四周的毛刺大小长度都比较均匀。”  

“但当时凶手在向厕所隔间走去,他身上掉落的血滴就会带有一个水平方向的速度。”  

“当这血滴掉落地面时,血液就会更多地向速度指向的那个方向凝聚,而那个方向的毛刺也就会更长。”  

“也就是说...”  

林新一顿了一顿,重点解释道:  

“毛刺长的那一边,就是凶手当时的运动方向。”  

“比如说,这个血滴的长毛刺指向厕所隔间,就证明了当时凶手的确提着染血的刀子,向着厕所隔间的方向走去了。”  

“这...”铃木园子听得有些迷迷糊糊:  

“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呢?”  

“凶手杀完人去了厕所隔间丢凶器和手套,这不是工藤已经推理过的结论吗?”  

“不...这很有用。”  

出声否定的却是工藤新一。  

他仔细地盯着地面,眼神无比专注:  

“我知道林新一先生的意思了。”  

“血滴长毛刺的指向,可以显示凶手当时运动的方向。”  

“而这里的血滴...”  

工藤新一指着地上的一个特殊的血滴:  

“并不是所有血滴,都是长毛刺指向那厕所隔间的。”  

“其中有几个血滴,其边缘长毛刺的指向...是和其他血滴完全相反的方向!”  

“额?”铃木园子已经跟不上节奏了。  

“记住,血滴的长毛刺指向就是凶手当时的运动方向。”  

看着有些晕头转向的园子小姐,林新一再次强调了这个知识点:  

“而这些血滴中有几个血滴的长毛刺指向相反方向,说明...”  

“这些血滴和其他血滴不一样,它们不是在凶手前往厕所隔间的路上掉落的。”  

“它们是在凶手从这个厕所隔间离开,往洗手台原路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