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周祖(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衍胜会。  

这曾是神州一等一的盛事,神州仙庭承办,四大道门共襄盛举。期间四阶争锋,角逐问鼎四境魁首,可进入‘大衍棋盘’中,寻求证道之机。  

昔日。  

陈季川也曾参加过一届。  

那是旧时代的最后一届,也是最辉煌的一届,四境魁首悉数证道。  

当中更是出了‘东歧祖师’这样的传奇人物。  

只是自新时代开启,仙庭重立后,真仙迭出,‘大衍胜会’与‘大衍棋盘’的光芒瞬间就被遮掩下去。  

一元道门每个万年都能新晋上百位真仙,相较于此,‘大衍棋盘’仅有四个名额,而且还不保证能完全证道,实在令人兴趣缺缺。  

远不如在‘周祖’门下听讲来的直接。  

于是在仙庭重立的头两届,‘大衍胜会’办的马马虎虎。虽然道门内外许多四阶修士依旧踊跃,在人数上在质量上,未必比当初四道门时期差了。  

可是一想到最终只有四个名额,兴许只能出一两位真仙,仙庭中许多真君星君都觉得没什么意思。  

四十九万年一次的盛会,就出一两个真仙?  

有这时间,周祖门下都已经教出数千位来。  

一元仙庭第一届、第二届大衍胜会举办的时候,神州真仙甚至以极快的速度,在向着万数逼近。  

这一想,‘大衍胜会’更没了滋味,在神州的影响力也大为降低,关注度微弱。  

颇有些不上不下的尴尬。  

有感于此。  

时任道门掌教、仙庭帝君的伏丹子,上门拜见周祖,为‘大衍胜会’讨来四十九个名额。  

仙庭、道门又拿出极丰厚的奖赏,作为奖励。  

往后。  

‘大衍胜会’中,四阶前三境中排名靠前的,都能获得更多的好处,对他们修行、证道有极大帮助。  

而更让人疯狂的是。  

在四阶第四境中,前四十九名,则可以参加周祖每三千年一次的讲道,聆听这位‘真仙之祖’讲法,并且座次极为靠前,次数不限。  

这个消息一出,神州四阶顿时疯狂。  

当时周衍在神州已经有偌大名声,教导出的真仙逼近万人大关。能聆听周祖讲道衍法,这在道门内部都是极为难得的。  

位次靠前。  

次数不限。  

这几乎是拿到了真仙的入场券。  

‘大衍胜会’顿时被盘活。  

待到新改版的第一届‘大衍胜会’过后,这四十九位四阶四境修士在周祖门下听讲。  

四十九人听讲,二十四人证道。  

顿时引爆神州。  

这一下。  

甚至连不少真仙都动了心思。  

真仙虽寿元悠长,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心思,也有私欲、人性。  

随着周祖的地位越来越高,寻常真仙很难求上门去,更别说请周祖帮助自己的弟子、亲人证道了。  

但这一次他们看到希望。  

有弟子、亲人的,便四处寻求妙法,将其封印,等待下一届大衍胜会召开,以谋求周祖门下听道的机会。  

而有孕育血脉计划的真仙,这时也掐着时间,要等到下一届‘大衍胜会’召开前的数万年在生。  

一位位真仙为了自己的弟子,亲人,纷纷下场,他们赐下仙器、符箓、神通等等,不择手段的提升弟子亲人们的战力。  

于是‘大衍胜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自真仙下场后,开始内卷起来。  

昔日‘大衍胜会’,四境魁首平均约有一二人能证道,如果单纯算概率的话,跟如今的五成倒也没差。  

但前一个只有四个名额,在四阶第四境更只有一个名额。  

而现如今,四阶第四境却有四十九个名额,更是有一半的证道几率。  

谁都想试试。  

第四境魁首许多人没把握拿下,但前四十九名,有信心有野心的人可就太多了。  

一旦拿下,一半的证道几率,二十多人证道,不拼一拼,又怎知这当中没有自己呢?  

‘大衍胜会’顿时火热。  

及至今日。  

新的‘大衍胜会’已经举行了五届,其中第四境前四十九名,一共二百四十五人,证道一百二十五人,依旧保持着五成的证道几率。  

而这一次。  

正逢第六届‘大衍胜会’。  

“大衍胜会!”  

“四十九万年一届的盛事!”  

“幸甚至哉!能赶上‘大衍胜会’,只要能在第四境中打入前四十九名,就能进入周祖门下听讲,真仙有望!”  

“快看,来了好多真仙。也不知周祖来没来。”  

“应该没来,听说前几届周祖都未曾来。不过没关系,只要能打进前四十九,就能见到周祖。”  

“周祖门下大弟子如今是仙庭帝君。这是‘青衣帝君’继任后的第一届大衍胜会,她必定不会缺席。见不到周祖,如果能被帝君看中,收为弟子,日后定也前途无量。”  

“不错!周祖门下亲传四十八,全都证道,是为‘周门四十八尊’,除了四位证道时日尚短,还是一境真仙,其他四十四位周门尊者当中,足有二十位三境真仙,是老祖级人物。余下二十四位也都是二境真仙。而‘四十八尊者’再往下,周门三代弟子中真仙更多,其中‘青衣帝君’多年来一共收徒九人,九人也都悉数证道,更有七人已是二境真仙。若能拜入青衣帝君,将来必定也能证道成仙!”  

一元仙庭热闹非凡。  

一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