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本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玉明仙尊见到的最有希望超脱的二人。他不知道再往后等等,会不会有更厉害的后辈出现。  

但玉明仙尊显然不愿再等。  

此番不论成与不成,都要拼上一把。  

这番果决让人钦佩。  

“那他可赌对了。”  

王彦顿时笑了。  

有陈季川在,她有信心晋升五阶,超脱仙门。而以她对自家夫君性子的了解,玉明仙尊将事情做到这个份上,今后力所能及的时候,必定也会帮衬一把。  

这一次的投资,在玉明仙尊看来是豪赌,现在只怕还患得患失。  

但在王彦看来,却是稳赚不赔。  

“有这份心,你我总要记挂些。”  

“不说他。”  

陈季川没再多说,他指着两块残碑,问道:“这两门神通可有感兴趣的?”  

“‘七情法剑’已经够用,再多修习的话,我恐怕会分心,影响修行。”  

“而且夫君不是还有其他几门神通吗。”  

“这两门我就不学了。”  

王彦摇摇头。  

她对自己的资质一向了解,在秦岭世界中就是一般,飞升后也是如此。若非有机遇,再加上她专心致志,将心思全都花在‘七情法剑’上,而这门功法、神通恰好也跟她契合,她是万万没可能有如今的成就。  

‘如意青灵大手印’与‘八龙锁天剑阵’都是攻伐神通,可以参悟一二长长见识,但深入修习就算了。  

没那个精力。  

“也好。”  

“你有‘七情法剑’,攻伐不弱。现在最紧要的,是掌握一门追求速度的神通。”  

“打得过能追。”  

“打不过能逃。”  

“这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陈季川在这方面很有经验,第一个推荐的就是‘风雷诸天大遁’。  

‘风雷诸天大遁’虽然暂时还没推衍成神通,但这门术法是陈季川从中阶、高阶一路推衍到超阶,可以先参悟着。  

等到他今后将‘风雷诸天大遁’推衍成神通,王彦就可以尽快掌握,不至于耽搁时间。  

不止‘风雷诸天大遁’。  

其他几门诸如‘五行遁法’、‘归元藏身法’,也都可以修炼起来。  

艺多不压身。  

有‘点化’在,一年当百年来用。  

王彦距离大限还有四万多年,贪多去参悟好几门相同类型的神通是浪费时间跟精力,但不同类型的、丰富保命手段的神通不能不学。  

不但要学,而且多多益善。  

玉明倒戈,三仙庭退去。  

凶禽山一役的始末传开,九重天上泛起波澜,引得不少上仙议论。  

新晋天尊与正统仙庭的碰撞,这在以往并不少见。但在这个时代,以‘东宁天尊’最为耀眼。  

而东宁天尊与一位普通上仙结为道侣,择‘凶禽山’为道场的消息,也随之传播开来。  

有人惋惜东宁天尊瞎了眼。  

有人起底‘风雷上仙’的前尘往事。  

还有人则在叹息——  

“东宁天尊在九重天上独来独往,各大仙庭都要忌惮。”  

“可惜如今建立道场,自缚手脚,又找了个普通上仙皆为道侣,今后有了命门,再想肆意逍遥可就难了。”  

九重天上以往并非没有跟仙庭起冲突的新晋天尊。  

在他们光脚的时候最难对付。  

可等他们穿上鞋,一个个也都老实下来。  

好戏将歇,看热闹的难免失望。  

但在凶禽山中,那对夫妇居山中,淡对风云。  

陈季川继续疗伤。  

他身受重创,两三千年内不能动武。而且修炼伤身、参悟伤神,连参悟术法神通都要万般克制最好不要。  

几乎废人一个。  

更别提消耗自身精气神三宝‘点化’自己。  

修行暂歇。  

节奏慢下来。  

再加上跟妻子重逢,陈季川心情大好,索性就给自己放个假。日常疗伤之余,就在山中养花种草,陶冶情操。  

他这些年沉浸在修行中,虽乐在其中,但也难得悠闲。  

如今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陈季川自身无法修行,好在王彦不耽搁。  

二人同在山中,一个无所事事,一个刻苦修行,不知情的怕是看的傻眼。  

不过陈季川倒也并非整日偷闲。  

他在养花种草之余,也在琢磨该利用玉明仙尊留下的那些材料,给王彦炼制一件怎样的仙宝。  

要说仙宝。  

陈季川手上就有两件,一个是‘九宝琉璃塔’,一个是‘紫府仙葫’。  

但这都是前人留下,后来者掌控它们、遇敌斗法不成问题,但‘渡世宝筏’是推开仙门的关键,同样也是日后飞升、横渡虚空的倚仗,一点点的隔阂可能就会酿成大憾。  

“‘渡世宝筏’最好能是本命法宝。”  

九重天上的天尊大多都明白其中道理。  

如‘九宝琉璃塔’,就是托塔天尊穷尽毕生心血炼制而成的本命仙宝。  

又如‘紫府仙葫’,同样是摩迦天尊心血祭炼。  

王彦日后要超脱仙门飞升天外,最好也将‘渡世宝筏’祭炼成本命法宝。  

“‘本命法宝’胜在人宝合一,合乎心意。而且往后岁月不断祭炼,添加各种宝材,还可以不断成长。”  

“不过本命法宝一旦遭受重创,心血牵连下,修士也不会好过。”  

“因此最好不要贪图本命法宝的威力,将它们祭炼成刀啊剑啊的,天天拿出去跟人硬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