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报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光是寻找这些克制的法宝、积攒这些个癸水神雷就花了不少功夫吧?”  

阎修震惊过后,冲陈季川笑着道。  

“确实花了不少精力。”  

“不过能诛杀鄢辰,也算不白忙活。”  

陈季川也笑着,又冲阎修补充道:“这些法宝、神雷的来历弟子都有记录,随时可供考功殿审查。”  

补天宗对真传弟子的培养极为重视,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行干扰或是作弊。  

如这一次。  

陈季川诛杀‘百欲神魔’鄢辰,事后不但要提供‘录影珠’,且补天宗考功殿还会派出二阶真人前去实地勘察。确认无误后,还要进一步的核查这一战中,陈季川所用的法宝、符箓、神雷等等宝物的来历。  

哪怕有一项来历不明,或是‘录影珠’不全面,都不能记功。  

这些在陈季川刚进入补天宗时,程北玄、薛晓就特意告诉过他。  

这些年陈季川吃过几次亏,这次诛杀二阶老魔,他前前后后做好万全准备,绝不会闹出乌龙。  

“你是二阶炼丹师、二阶炼器师,身家只怕比老夫都要丰厚。”  

“老夫自然信得过你。”  

“不过这是‘考功殿’的程序,你也不能免。”  

阎修这话倒不是场面话。  

以陈季川的天赋,还有炼丹、炼器的造诣,找人换取两件二阶法宝,换取一些神雷,再简单不过。  

完全用不着师长帮忙作弊。  

事实上。  

这一役,陈季川能打杀鄢辰,这些法宝、神雷有一半的功劳。但同时,他自身的根基、术法造诣也是关键之一。  

“六门高阶术法!”  

“除了‘五雷正法’之外,其他五门都达到第三重了吧?”  

阎修眼中藏不住的欣赏跟赞叹。  

修行界中,术法按着位阶分为四阶,按着造诣分为九重。  

第三重为‘融身’,以修士本身为主,法术改变,适应修士,抹去斧凿之气,施展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更加适合自己。  

此乃身、法相合,天道自然!  

炼气后期修士将全身三百六十五处胎藏大窍全部打开,气脉疏通,便可将法术炼入血脉当中。  

日后子嗣,有一定几率觉醒血脉法术。  

而要将术法炼入血脉,传承下去,术法造诣就要达到‘融身’这一重。  

与低阶、中阶术法相比。  

高阶术法要达到这个层次显然更难,同时威力也更大。  

补天宗普通真传弟子能将一门高阶术法深入研究,达到第三重已然不易。  

陈季川却能在一百岁出头,能在炼气阶段,将五门高阶术法都练到‘融身’之境,的确值得称道。  

“侥幸!”  

陈季川迎着阎修赞赏目光,口中谦逊道。  

他知道自家的情况。  

‘小四九风雷遁法’、‘七元解厄如意天罡分光剑诀’等等这一门门术法,都是他从低阶、中阶融合强化而来,知根知底,修行起来本就比陡然一道高阶术法简单的多。  

有迹可循。  

再加上他在秦岭世界、在大徽世界中苦修五百余年,造诣本就不低。  

秦岭世界之后,感悟‘道果’,又有提升。来到煞环海后,虽然才仅实打实的修行了四五十年,但因为对手更加难缠,且九炼仙府、补天宗中有适合修习、感悟术法的秘境,使得陈季川术法造诣进一步提升。  

这才能够将小四九风雷遁法等五门术法修炼至第三重。  

余下几门术法中——  

‘玄关术’属奇门。  

‘都天罗刹倒乱阴阳九幽转轮死生大藏妙法’不常用。  

暂且不提。  

‘五雷正法’陈季川也时常参悟,却还差了些火候,只停留在第二重‘通法’之境。  

可见术法参悟之难。  

这些‘老资格’的术法尚且如此,陈季川在此方世界新得的术法就更加不用多说。未免露怯,他甚至很少在人前施展,在‘录影珠’中更是见不到。  

“‘万载第一真传’的名头要坐实,对我还是有好处的。”  

“晋升二阶后,没有过往经验,积累被掏空,炼丹、炼器造诣提升缓慢。修为提升、术法感悟也会陡然慢了下来。”  

“我便要原形毕露。”  

“所以,趁着真传阶段,得捞足了好处才行。”  

陈季川摸清楚补天宗的规则、制度之后,心中早就打好算盘。  

真传弟子代表宗门未来。  

补天宗对真传极为看重,特别是名列前茅的真传,更是重点关注、培养。  

其中。  

又以‘长生榜’前三甲为最。  

“补天宗弟子斩杀一阶后期妖魔、贡献二阶法宝,都可以获得相应‘大功’。斩杀二阶妖魔、贡献三阶法宝,则可以获得相应‘上功’。”  

“大功、上功可以兑换补天宗中各种修行资源、术法、功法、法宝等等,应有尽有。”  

“但唯有‘长生榜’前三甲,并且在榜上待满十年,才可以兑换超阶术法。”  

“其他人最高只能兑换高阶术法。”  

“包括二阶真人。”  

当然。  

二阶真人有其他获取超阶术法的渠道。不过这是为了那些大器晚成的二阶真人准备的,难度不比占据‘长生榜’前三甲小了。  

如白云祖师。  

他就是老牌二阶真人,但却没能学到一门超阶术法。  

陈季川有自知之明,白云祖师都学不到二阶术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