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九山王:栖真子(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山,大徽七大山系之一,横亘大徽西侧。  

天山山脉由三列大致平行的山岭组成,超过两千丈高的山峰大约有数十座。  

神旗峰就是其中之一。  

天山因地势过高,因此冰壑洞穴甚多。  

神旗峰孤峰入云,高出天半,山腰以下尽被冰雪封住。  

不但飞鸟不到,因为地势过高,峰又不广,便是中土各路抱丹强者、夜游法师,往来经行,也都至多略绕峰腰即过。  

陈季川御剑而行,直奔峰顶。  

顶上中心有一‘仰天池’,池深数十丈,水涸已逾千年。  

内有一洞。  

此洞傍壁而开,乃古昔泉眼,甚是幽窅宏深。  

陈季川落入洞中,藏匿起来。  

天山浩瀚,又以九座山峰最高,各有大妖占据,因此中土修士大多将其称之为‘九山’。  

九山中。  

除了各路大妖之外,还有吃人的夜叉、狰狞的恶鬼、歹毒的妖道邪僧...  

着实藏污纳垢!  

这些孽障多是在中土惹了仇敌,又不懂抱团,同时招惹了正邪两派,中土无立锥之地,被驱逐出来,逃到九山中。  

这里气候寒冷,山高孤绝,少有凡人能在此生存。  

三山法教等正道大派兼顾不来。  

中土各路成气候的鬼王、妖王也不愿来此苦寒之地。  

于是便听之任之。  

久而久之。  

九山中各路货色应有尽有,妖魔汇聚,将大好天山弄成了乌烟瘴气之地。  

不过此地妖魔虽多,却仅是一盘散沙,不成威胁。  

直到数十年前。  

一位自称‘栖真子’的道人到来,拳打大妖、夜叉,手撕恶鬼、邪神,脚踢歪道、妖僧,压服九山,被尊称为‘九山王’。  

自此九山妖魔在外人看来是拧成了一股绳,势头之大,令人震怖。  

过了数十年。  

终于引起中土各大势力的关注。  

大徽太祖高皇帝陈季川以及大徽京师太平府城隍爷承天鉴国司民贞佑显灵王这两位正道大佬牵头,各自发动人脉联络大徽各大门派、各大法教、各路侠客、法师,意图征伐九山,剪除大患。  

这二位。  

一个是大徽太祖,号称‘古今第一战神’,在前朝中期就已经是闻名遐迩、享誉天下的‘一字并肩王’。  

之后更是创立大徽。十年沙场,死在他剑下、拳下的抱丹后期的武将足有半百,败在他手下的抱丹武将更是数以百计。  

那个十年,整个天下的武者都活在这位太祖高皇帝的阴影之下。  

偏这太祖又不贪恋皇权。  

在位仅七年,就潇洒退位,云游天下去,近百年来结交了不知多少风流人物。  

人脉极广,天下敬仰。  

至于太平城隍,更是不用多说。  

这位城隍爷六百年前突兀出现,驱逐白莲教,将太平府经营的名副其实,为天下第一太平之地,堪称乐土。  

坐享一府乃至一国香火数百年,更是积攒了不知多少身家。  

这城隍爷性子和善,六百年来大徽中有名有姓、低调不显声名的人物,全都有过往来。  

论及威望,兴许不如陈太祖。  

但要论人脉的话,绝不在前者之下。  

麾下更有一众神灵僚佐。  

其中文判为昔日陈王府长吏、当朝开国宰相张养浩之师‘龟山先生’杨时。  

此人才学过人,大徽太祖曾评价:“杨时言正而行端,德闳而学粹。”  

受人敬仰。  

死后被太平府城隍爷拜为文判,受万民香火。  

城隍麾下武判同样来头不凡,本是前荣名震关东四十二府的辣手判官,最恨贪官污吏,因为奸臣当道,所以退出江湖隐居古刹,醉心武学。  

曾与当朝太祖都有往来。  

死后城隍爷看中其一身武艺、高尚品质,敕封其为城隍府武判。  

这一文一武两判官皆是不世之材。  

除此之外。  

城隍府中各司大神、甘柳将军、牛马将军、日夜游神、枷锁将军等,也都是生前素有名望的人物。  

汇聚一府,皆在城隍爷麾下任职,由此可见太平城隍的人脉、能量。  

随意招呼一声,就有众多高手为之奔走。  

大徽太祖、太平城隍联名发起。  

霎时间。  

整个大徽都被动员起来,各路高手纷纷动身,不远万里奔赴九山。  

“这些年。”  

“我跟白莲教妖人交过手,跟黑山鬼王的人马对过阵,闯过大凉山宋家庄。打天下时也跟当时的各路英豪殊死搏杀过。”  

“数十年前来到天山,打遍九山妖魔,被尊为‘九山王’。”  

陈季川盘坐神旗峰仰天池深处洞中,回想这一生。  

六百年岁月。  

三百载峥嵘。  

他算得上打遍天下,跟妖魔鬼怪、武将豪侠都交过手,也跟各大道门的法师交流多次。  

陈王爷。  

徽太祖。  

九山王。  

荣耀加身,名震天下。  

但任凭他武力无敌、道法玄奇,可依旧被困在抱丹,被困在夜游境,不得突破。  

“大燕、大梁、玉泉、秦岭,再到如今的这方世界,一共历经五个世界、六世人生。”  

“始终不能突破二阶。”  

陈季川倍感艰辛,也意识到修行之难,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可事后一回想。  

秦岭世界与大徽这么多的修行高手,可古往今来,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