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赵岩的回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日下午,赵岩便将萧敬业召进垂拱殿,然后将黑娃告御状的事情告诉了他。  

“陛下,此事交给微臣即可,最多七日,我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萧敬业拱手道。  

他的敬业态度,大周的一小半官员都是望其项背,而另一大半官员则是望尘莫及。  

赵岩对萧敬业的执行能力丝毫不担心。  

翌日,天大亮。  

大庆殿,众臣齐聚。  

赵岩收到武帅杨兴怀的远程奏折,他已经和神策军汇合,目前,边境防线已经布置完毕,至少在开春前,北蒙军不会来攻,而他们也开始返回了。  

与此同时,一幅由北蒙少帅额尔古亲自绘制的画作,出现在赵岩的龙案之上。  

此画名为:溪畔坐石图。  

画工依然很是粗鄙,若放在大周的街摊上,不注明是北蒙少帅额尔古所画,一副五文钱都没有人买。  

画作展现的是:额尔古身穿北蒙长袍,手持马鞭,坐在一块大石之上。  

而大石上有一个勾勒痕迹明显的汉字:岩。  

岩,即赵岩。  

此话的意思很明显:额尔古代表北蒙,赵岩代表大周,北蒙必然会骑在大周的头上。  

赵岩看到此画,有些哭笑不得。  

北蒙以武建国,向来崇武轻文,即使是皇族,认识的字都比不上大周一个六七岁的孩童。  

没想到这个以狂暴勇猛著称的北蒙少帅额尔古,还是拥有很强恶趣味的绘画爱好者。  

大周的文臣们看到这幅画,瞬间就炸锅了。  

这种炸锅,不是愤怒,而是兴奋,无比的兴奋。  

打架是打不过你。  

但论起骂人。  

论起用技巧骂人。  

论起骂人不带脏字还能骂死人。  

大周的文官们,完全是宗师级别的水平。  

此时终于拥有了可以施展进攻火力的舞台,他们自然不会放过。  

“陛下,微臣觉得我大周应回敬一幅画作,画作的内容微臣已经想好,在一方高高的磐石下,压着一根形似马毛的蒲苇。我大周是磐石,北蒙为蒲苇。有诗云:磐石方且厚,可以存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这意味着我大周千秋万代,而北蒙用不了多久就会灭亡。又有诗云: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这意味着,我大周居于天下正位,北蒙不过是个小妾罢了!”  

一个御史摇头晃脑地说道,显然对自己的创意很是满意。  

“微臣觉得,我大周可写一首藏头诗还击北蒙,只要陛下道出藏头之句,臣定然能够吟得一首好诗!”集贤院的一名文官自恋地说道。  

“陛下,臣擅长雕刻,可雕刻一尊额尔古跪地膜拜大周的雕像来,将其运到边境,以扬我大周国威。”  

“陛下,论起画工,满朝文武无人能比得上微臣,微臣恳请画一幅北蒙灭绝图来回击敌国!”  

“臣以为,我们可送北蒙一方小叶紫檀盒,而盒内我们装上一坨干牛粪。小叶紫檀盒代表着我大周的贵重,干牛粪表示我们对北蒙的鄙视!”一个武官激动地说道。  

说完之后,周边众臣都自觉地远离他了几步。  

这个建议,听着就让人恶心。  

正常人谁闲着能干出来这种事儿。  

“陛下,微臣觉得我大周乃礼仪之邦,若也以画作回击,并彰显不出大国气概,微臣觉得,可有我礼部撰写一篇骈体赋,广布天下,拟撰名为:北蛮传。内容可取材于民间那些讲述弑父娶母、杀兄霸嫂的小说,以此彻底毁掉额尔古的形象。”礼部侍郎高昂着脑袋说道。  

听到这个建议,赵岩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个礼部侍郎真是不讲礼,颇有写网络小说的天赋啊!  

官员们对此乐此不疲,纷纷献计,众人想出的主意,一个比一个怪,一个比一个有想法。  

赵岩坐在龙椅上,望着下面讨论的热火朝天的群臣们,心中不由得感叹:怪不得大周被人欺负呢,这群大臣原来将心思都用在了勾心斗角上了。  

半个小时后,赵岩叫停了众人,然后告知众臣,说他心中早有主意,不过此计不可公开,然后便退朝了。  

而退朝之后,众臣子们依然是充满热情,趴在宫殿的走廊上就写起了折子,内容自然是如何回击那份溪畔坐石图。  

不多时,赵岩的龙案上便摆满了各种折子,有的甚至还画出了示意图。  

而赵岩早就想好计策了。  

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圈,然后盖上玉玺,折叠后,将其封在一封信壳中,信封外写道:北蒙少帅额尔古亲启。  

然后,便让下面的禁军传往北蒙了。  

而朝堂群臣无人知晓赵岩到底寄出了什么。  

萧敬业还为此还专门询问赵岩。  

赵岩只是笑着答道:朕只能告诉你,待额尔古看到信件,绝对会吃不好,睡不香,甚至还会生病。  

萧敬业听的一愣一愣的,只得高呼:“陛下英明,计策定然非比寻常!”  

作为文官之首,萧敬业偶尔也是会拍拍马屁的,并且总是恰到好处,让赵岩颇感舒服。  

五日后,庆州,天刚蒙蒙亮。  

在一处布防严密的深宅大院中,三十多位身穿黑色缎面皮袄的谋士从大厅中走了出来。  

他们乃是北蒙少帅额尔古的谋士团,擅于军事谋略,地位非常高。  

在北蒙军中,只有额尔古能够指挥他们。北蒙军能打到黄河口,这些人可谓是功不可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