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选驸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金河中游河畔,唐军营寨。  

经过十几天的修养,伤兵们的伤势大多已经控制住,有极少数伤兵因伤势过重而死去,以现在的医疗条件,就算苏扬跟孙思邈学过医术,对此也无能为力。  

苏扬伏案写完了一封书信,用信封装好后以火漆密封,叫来郭知运:“派人回长安把这封信交给你嫂嫂!另外,派人去找魏庸,我要随时知道长安发生的事情”。  

“诺!”郭知运答应,接过书信走了出去。  

没过两天,营地里来了一个传令兵,传令兵是裴行俭派来的,带来了裴行俭的军令,军令中命苏扬率部携带辎重军械前往黑沙城与之汇合。  

同时,单于大都护府也收到了朝廷的指令,北征大军的补给由朝廷派兵押送到单于大都护府,然后由单于都护府派兵押运到前线大军。  

“镇远,你怎么有空过来,来来来,进来坐!”张行师得知苏扬来到单于大都护府,立即把他迎了进去。  

两人分宾主坐下,苏扬说:“张将军,扬是来辞行的,我已接到大将军军令要率部携带辎重军械前去与他汇合!”  

“哦,正巧有一批辎重军械从长安运过来了,不如请镇远一起带去裴大将军处,如何?”  

“没问题,我有三千兵马护卫,你就是有再多辎重也没问题,不过你这边要准备车夫、马夫、骡子、驴子和车子!”  

“这是自然,他们把辎重军械送达之后就会返回!”  

又过了两天,苏扬把伤兵们留在了单于都护府修养,带上剩下的两千多步兵和一千骑兵押运大量辎重军械前往黑沙城。  

长安,大明宫。  

“陛下,宗正卿李晦求见!”一个太监挽着拂尘走进来向李治禀报。  

正站在堪舆图面前的李治闻言举手摆了摆:“宣!”  

“诺!”  

“宣宗正卿李晦觐见!”  

李晦提着官袍下拜走进了大殿,在背后向李治行礼:“臣李晦拜见陛下!”  

李治转过头来,笑着问:“卿家有何事过来见朕啊?”  

李晦道:“陛下,按照太宗皇帝颁布的诏令,女子到十五就该出嫁的,再过两个月太平公主就十六岁了,还请陛下和皇后娘娘尽早为公主择一夫婿,臣恐时间拖长了,惹得朝野非议!”  

李治愣了愣神,喃喃道:“太平今年就十六了吗?日子过得真快啊,一转眼之间她就长大了,到出嫁的年纪了!”  

李晦没有打扰李治回忆往事,站在一旁静静的等待。  

良久,李治回过神来,“行,朕知道了,朕和皇后会尽快给她挑选一佳胥!”  

李晦走后,李治想了想走出了大殿,向内宫方向走去。  

长生殿,一个宫女小跑进来向武媚娘行礼禀报:“启禀娘娘,陛下来了!”  

武媚娘连忙起身走向大门迎出去。  

“臣妾拜见陛下!”  

李治把武媚娘扶起来,夫妻二人一起走进了殿内,李治在主位上坐下把刚才李晦提及的事情说了一遍。  

武媚娘点头:“从去年开始臣妾就一直在琢磨着给她找一个夫婿,陛下就是不说,臣妾也会在这几天跟你说的!”  

“哦?媚娘可有人选?”  

武媚娘道:“臣妾的堂侄攸暨年十八,丰神俊朗,颇有才学,与月奴正是良配,陛下以为如何?”  

李治皱眉道:“朕似乎听说他已成婚了吧,朕的女儿嫁过去难道给他做小不成?不行不行!”  

武媚娘笑道:“陛下,此事不难解决,可令攸暨休妻”。  

李治连忙摆手:“亏你想得出来,你让他休妻,然后再把月奴嫁给他,你让天下人如何议论我皇家?绝对不行!”  

武媚娘有些不高兴,“那你倒是给他找个好夫婿啊!”  

李治想了想,眼睛一亮:“对了,朕的外甥薛绍还未成婚,他今年刚好过了二十,也是到成婚的年纪了,年龄上也很匹配!”  

实际上从年龄上来说武攸暨更合适,才十八岁,唐太宗的诏令只是规定男子到了二十岁就要娶亲,并没有规定二十岁以下不能娶亲。  

薛绍是李治的亲外甥,如果让太平公主嫁给薛绍,两人之间从层次相差不大,也是亲上加亲,武媚娘想了想,倒是觉得可以,而且她还听说薛绍这孩子从小就精明能干,自从城阳公主夫妇死后,薛家事情都是由才十几岁的薛绍管事,少年老成,这孩子不错。  

“那行,那就把月奴叫过来问问!”武媚娘算是同意了,立即派太监去叫太平公主。  

没过多久,李月奴就穿着一身武将的走进了大殿。  

“女儿见过阿耶、阿娘!”  

李治一看,忍不住笑了:“你一个女儿家家的,又做不了武将,怎的穿了一身武将服饰?”  

李月奴道:“阿耶,女儿是做不了武将,不过父皇可以把它赐给将来的驸马啊!”  

李治和武媚娘面面相觑,心里都有一个不好的预感,武媚娘连忙说:“月奴长大了,知道要找驸马了,这些天我和你阿耶也在商量这事,我们给你选了一个!”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哦,谁呀?”  

“你的表兄薛绍,你看如何?”李治问道。  

李月奴一脸平静道:“薛表兄的人的确不错,既聪明又能干,还有才学,只是我对薛表兄没有男女之情,只当他是兄长!”  

这下就尴尬了。  

李治无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