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章 受刺激(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么长时间了,其实米晓冉并没有忘掉宁为民。  

理智告诉他,自己和宁卫民已经分道扬镳,从此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再不会有什么关联,也不应该再有什么关联。  

但宁卫民毕竟是她青春时期投入最深情感的人,也是真正改变了她命运的人。  

要不是宁卫民,她绝对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在她的内心,当初那个和她一起在重文门旅馆同一部门工作,以学生的态度向她请教接待顾客工作程序的宁卫民,仍然顽强地活在她心里的最深处。  

就如同一粒种子,已经在她心里生根、开花、结果了。  

她能拔掉的只是枝桠,可那个根却深植在了她的心里,而且越扎越深。  

她试图把这些完全从心里剔除出去,可换来的却只是疼痛。  

痛彻入骨!  

哪怕他已经嫁为人妇,人在美国已经安心且平静地生活了一段时间。  

连她自己都一度以为把宁卫民完全放下,抛之于脑后了。  

但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或许是看到路边一个景致,一个行人,一辆自行车…  

甚至路过一家中餐馆里,闻到里面飘出来的饭菜味道。  

她仍然会莫名其妙,突然想起那个把她的感情和自尊视为无物,在她心里狠狠插了一刀的人来。  

所以米晓冉对于宁卫民的态度其实是相当矛盾的。  

别说她始终都没有弄明白,当初她对于宁卫民如此的痴迷,到底是喜欢他身上的哪一点。  

甚至就连她现在到底是恨这个人,还是仍然爱着他,也说不清楚。  

她只知道同是男人,宁卫民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哪怕是丈夫赵汉宇也比不了他。  

赵汉宇吸引她的是能把她带出国门,能满足她的欲望,给她想要的未来。  

这个男人当然是非常爱她的,而且一心一意,十分痴情。  

只是可惜,她对赵汉宇的感情要淡薄的多。  

说她爱赵汉宇并不准确,更多的成分应该是找到了一个可以依赖和信任的男人。  

宁卫民却不一样,米晓冉是从骨子里喜欢他。  

米晓冉能清楚地感受到,宁为民是个和任何人都不一样的另类。  

他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甚至身上有许多东西是别人身上不具备的。  

正是这种陌生与新鲜,让宁卫民在人群中是那么的醒目,形成了一种鹤立鸡群的独特魅力。  

以至于让米晓冉不自觉地被其吸引,而无法自拔。  

如果说,她肯嫁给赵汉宇是出于功利,也有赌气的成分在内的话。  

那么她对宁卫民的情感就是完全相反的,纯粹得连她自己都感动。  

如果当初宁卫民愿意接受她,她完全不想奢求什么生活中的大富大贵,她只求生活中应该有的那份内容。  

那她连考虑都不会考虑跟赵汉宇出国的,而是专心留在这里维护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浪漫和温馨。  

她毕竟是个年轻的女性,她有年轻女性对浪漫的梦想和要求。  

但不管怎么说,也正是因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因为宁卫民残忍地打破了她的幻想,她对于要过上优渥的生活变得更迫切了。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让宁卫民好好看一看。  

她的生命只剩下唯一的意义了,就是要证明,宁卫民拒绝她是错的。  

哪怕自己不嫁给他,也照样能过上人上人的日子。  

过得比他更好。  

在米晓冉的眼里,如果不谈感情,只从物质和实惠的角度出发,  

宁卫民和赵汉宇两人的价值,恐怕就要调过来论了。  

如果赵汉宇是一棵大树,那宁卫民就连一根小草都不如。  

因为赵汉宇本身就是美国人,本人是名牌大学毕业不说,人家家里还经营着餐厅和洗衣店,拥有不少的产业。  

就是放在美国,也是标准的富人阶层。  

他宁卫民算什么!  

一个初中毕业生,不就是仗着点聪明劲儿溜须拍马伺候人,外加学了点外语嘛。  

简直就是个现代版本的汉女干狗腿子,除了巴结洋人,就是巴结干部子女。  

这么拼命地向上爬,最后不就是进了合资企业,当了个破经理吗?  

当初她离开京城时候,的确感觉宁卫民在皮尔卡顿每月收入是够吓人的,合美金也得二三百。  

还天天穿着公司发的价值上千的西装,人五人六的出入高档涉外酒店,实在让人眼热,令人羡慕。  

可现在她不这么看了,走出国门她见过了世面,这才知道美国一个最普通的白领,收入起码也是宁卫民的三四倍。  

就连自己每天抽出点时间带带孩子,随便打打零工,每个月也有二百美元的报酬。  

而且皮尔卡顿也不是什么真正高档大牌。  

不过是为大众提供成衣的普通品牌而已,走的就是低价的大众路线。  

如果愿意,美国人每个月都能买一两套皮尔卡顿穿,价格可比国内要便宜得多呢。  

至于赵汉宇两千多美元的月薪,几乎能顶得上宁卫民大半年的收入了。  

她还记得宁卫民和张士慧当初在重文门旅馆搞得那些蝇营狗苟的勾当,为了赚那些见不得光的外快,甚至丢了原本不错的工作。  

现在当然就更是打心里看不起宁卫民了。  

心说了,看来再怎给洋人当狗腿子,也不如自己出国去当洋人好啊。  

于是这次回到京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