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十四章 误判(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同样是对松本庆子有着不良觊觎,同样面对松本庆子的意外成功。  

可是和只是充满羡慕嫉妒恨的深作欣二、原田美智子相比,蛟川书店和蛟川映画的老板蛟川春树的反应却大不一样。  

由于他也是能“分猪肉”的一员,在日本艺能界立足的位置较高。  

他对松本庆子发布的那些消息更敏感,从中也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尽管他还搞不明白内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非常好奇。  

但以他的眼光来看,这件事情能够变成这个样子,已经显得有些惊悚了。  

天下居然还会发生这样的奇事吗?  

一个屡次遭到舆论打压,却毫无反击能力的女人,在不得不藏起来躲避了近月之后,居然就这么神奇地洗清了有关自身一切的丑闻。  

反而在影迷的下开始声讨对她穷追猛打的媒体。  

而且摇身一变,还成了电影公司的老板,买下了在业内颇有名气的雾制片厂。  

同时官宣了要投资十亿円和华夏三家制片厂联合拍摄电影《李香兰》的消息。  

以及将会成为皮尔卡顿华公司的新型旅行箱的代言人。  

这无论怎么看,松本庆子赢得也太漂亮了,完全属于超越了现实的逆袭。  

不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局势就完全逆转了,毫无征兆,太过出人意料。  

她什么时候开始拥有这样的财力和人脉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前瞻性目光和反败为胜的手段?  

说白了,都不用考虑这些了,就说松本庆子如果具备足以谋划这些反击的头脑和胆识。  

她当初都不该遭遇这样的困境,让自己沦落到如此狼狈的地步。  

甚至很可能她早就在日本艺能界登高望远了,又怎么可能今天才显露峥嵘?  

所以答案只有一个。  

那就是松本庆子肯定是在自己最危急的时候,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金主拉了她一把。  

而她为此付出的代价不言而喻蛟川春树绝对肯定这点。  

别的不说,他自己就是个电影公司的老板。  

而且还是个极为擅长把著名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导演加制作人。  

实际上,他的电影公司就是靠这一手起家的。  

像著名作家横沟正史的推理,就是他进入电影界最先成功影视化的范例。  

并以此赚得盆满钵满,才有了今天的蛟川映画。  

当然了,那他就比任何人都更了解投资一部十亿円制作费的电影所面临的巨大风险。  

要知道,要拍的《李香兰》,那可是是一部历史题材的人物传记电影。  

这种天生就缺乏娱乐性的电影要想大卖,是很有难度的。  

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还要有契合历史的服装、道具。  

这些因素缺一不可,才有可能成功保本。  

尤其是这部电影要靠野村芳太郎、桥本忍这些已经离主流电影市场越来越远的老古董来拍摄,蛟川春树实在是不看好。  

总觉凭这些老家伙已经过时的拍摄理念和创作方法,就是有充足的投资,大概率也会拍出一部死气沉沉,中规中矩的电影来。  

赔钱的概率太高了,他是肯定不会做这种蠢事的。  

尽管和华夏的电影公司联合拍摄是一部妙棋。  

起码也能保证这部电影的受关注度和一部分海外收入,同时能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可这种事情也不是一般人能促成的。  

所以和所谓的和圈外人谈婚论嫁,蛟川春树相信不过是松本庆子想出来敷衍媒体的借口罢了。  

实际上恐怕她还是出卖了自己,成为了什么权贵人物的外室或情人才是。  

要真是想找个普通人嫁掉,为什么她还兴致勃勃的购买制片厂,不惜斥巨资投拍电影呢?  

有哪个女明星嫁人之后不是要回归家庭,相夫教子的?  

又有哪个普通人心理这么强大,敢和事业远超自己的女人组建家庭?  

如果较真起来,真是太容易被戳穿的谎言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究竟什么人能促成这样的事儿?  

到底是什么人能随意撒手,扔给松本庆子如此巨量的资金去做游戏性的尝试?  

这才是让蛟川春树觉得头皮有点发麻,又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要按照他的判断,商界人士是不会干这种事的。  

因为商人最重实利,最擅长的就是算计利益得失。  

虽然有钱,可就是再喜欢一个女人,也没人会把几乎能在东京买下整整一层公寓的钱,任凭女人买体面,随意挥霍掉。  

包养一个艺伎才多少钱啊?  

一年不过三千万円。  

即便是松本庆子这样的影后,一年一两个亿也足够了。  

何必做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荒诞之举。  

要说是政客倒是有一定的可能。  

反正政治献金来的容易,都是有求于己的商界人士上贡的,又不用自己去赚,当然花起来也就大方。  

所以那些家伙都是为博美人一笑不惜代价的。  

何况如此懂得媒体的心思,用这么多爆炸性新闻诱导舆论的手法,也不是泛泛之辈能掌握的,绝对是个擅长谋算人心,精通人性的家伙。  

再想到松本庆子所获得的一切事业方面的,几乎都与华夏有关。  

这种涉及到境外的商业文化合作,可不是只凭金钱就能办到的。  

嗯,这就越来越接近现实了,弄不好还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