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七章 大轰炸(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虽然冈本晃和渡部满追随松本庆子的时间稍显短了一些。  

其实松本庆子的个人事务所成立只有寥寥数年。  

但他们也陪同松本庆子经历过1982年日华两国联合拍摄《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这一影坛大事。  

当年松本庆子还在这部电影里出演了一个配角。  

而且1984年还有另一部日华联合拍摄的电影《秋瑾》,也曾在日本公映。  

所以作为业内人士,他们二人对于日华联合拍摄电影的情况,还是有相当了解的。  

起码他们很清楚,以目前日华两国蜜月期的关系来说,这种反战类型的历史题材人物传记电影,打立项对外公布之日起,就会饱受两国媒体的关注,获得额外的重视。  

那么成片之后,宣传力度上和院线排片上的待遇就不一样,各方各面该给的面子一定会给。  

也就会有很多观众慕名而至,花钱买票观看。  

毕竟两国亲历过战争的那一代人,如今也正值退休的年纪。  

对战争灾难感触颇深的他们,还是很关心这种反战的历史题材的。  

许多日本人甚至都会把花钱买票看这种电影,当成追忆旧日和维护和平的一种行为。  

这就是很占便宜的一件事了。  

那么比起拍摄其他影片,拍一部这样的电影,就会省下不少的力气,也会省下不少宣传经费。  

评论家也是如此的,即便影片剧本不出彩,最终质量平平。  

可出于政治正确,顾念两国影人的颜面,哪怕再是惨不忍睹,批评起来也会委婉得多。  

哪怕绞尽脑汁,也会尽力给几句恭维的场面话。  

如果再加上松本庆子身为“第一美人”的魅力加成,身为影后的影迷加成,还有已经成为国会议员的山口淑子本人的影响力。  

那么把这些统统计算在内的话,完全可以把这部影片的票房保底红线看到七亿円。  

这个数字是最起码的保证,可不是什么不切实际的乐观愿望。  

但最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这个角色与松本庆子本人的契合度太高了。  

客观来讲,无论从颜值、性情、经历和名气上来看,好像松本庆子和李香兰都对应得上,两人共性堪称完美。  

所以这个角色对松本庆子来说,量身打造的程度一点也不比《春之波涛》那部大河剧的川上贞奴逊色,甚至可以说更好。  

毕竟前年拍摄《沪海浮生记》时,松本庆子还专门受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歌舞训练呢。  

好不容易练就而成的歌舞技能,如今再用在李香兰这个角色上,简直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绝对能充分展现出她的音乐才能,让个人魅力获得加成。  

这么看起来的话…  

兴许还真有较高的可能性拍出一部有望载入日华影史的经典电影啊!  

最终票房多高真不好说,但冲奖确实要容易不少。  

保守估计,在日本起码也会拿到学院奖的评选提名。  

然后在其他三个日本的电影奖中,运作到一个最佳女主角。  

华夏那边当然会更容易拿奖了,几乎能肯定,拿奖会拿到手软。  

而且票房也同样值得期待,十亿円这个目标应该是有较大希望达成的吧。  

那么真要是能凭借这部独立制作的电影,打入当年日本票房前十,那到时候又是什么感觉?  

哪怕真是亏掉一点钱,也算是成功了,因为还有录影带和海外拷贝的收入可以弥补呢。  

仔细想想,这种程度的投资风险并不是承受不起的。  

何况这部电影如果是联合拍摄,松本庆子就要有片酬的。  

如果她能从中赚到一份丰厚的片酬,即使影片投资打个平手也不算白忙啊。  

那和过去她风光的时候比又有什么差别呢?  

反倒会因为他们是投资制片方,片酬价码能要的高一点,还会获得相当的礼遇,不用受气了。  

综合起来看,还是很划算的呀。  

当然,不利因素也有。  

业内众所周知,像这种历史题材的人物传记电影,最容易流于主旋律俗套,拍得无趣。  

先天对观众吸引力不足。  

那么从票房角度考虑,天花板是有限的,怎么都比不过同样投资的纯粹商业娱乐电影。  

否则的话,要连这点遗憾也没有,那可就真是包赚不赔,百利而无一害的甜买卖了。  

“宁桑,恕我直言,有关联合拍摄这件事,真的可以做到吗?难道华夏那边这么快就已经有确切消息了吗?如果这件事目前还不能确定的话,那你凭什么认为有这样的把握呢?”  

冈本晃已经大为意动,而他问出口的,也正是此时最关心的问题。  

说白了,一切的前提,就是日华联合拍摄这部电影的事到底能否确定下来。  

否则,这部影片就不具备可操作性。  

不过实话实说,冈本晃其实内心感觉希望不大。  

毕竟松本庆子才刚买下山口淑子的回忆录改编权不久。  

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何况宁卫民又是那么的年轻。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是华夏人的民谚不假,不过日本也有类似的观念。  

所以在冈本晃看来,很有可能“联合拍摄”这就纯粹是宁卫民的臆想,是这个年轻人拿出来吹牛皮而已。  

不过这次他可是真走眼了,宁卫民给出了足以让他动容回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