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撞克了(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下午两点半。  

一阵紧锣密鼓的武场“打通”响彻云霄,宣告了天坛新春游园会下午场演出的正式开始。  

随后,在武场的“高通”中,捡场人还撒了一把绚烂的“吊云”火彩。  

直至此时,由“架子花脸”扮的王灵官,在幽深的门洞内高喊了一声“嘿!”  

这第一位演员才在万众瞩目中,于耀目的火焰和烟雾氤氲中上场亮相。  

今天的王灵官只有一位,但还是曾经站在皮尔卡顿京城饭店发布会舞台上的那副神气打扮。  

穿红靠,但不扎靠旗,戴红色扎髯,勾红脸,眉心画一竖眼,左手挽袂,右手持灵官鞭。  

与背后大红色的成贞门,以及透过成贞门的门洞,所看到的祈年殿,形成了完美的比照。  

再后,随着武场起“走马锣鼓”,扮演灵官的演员一板一眼的做起了舞鞭,挽袂,跳跃等舞蹈身段。  

“好!”  

“好!  

“好哎…”  

台下的观众们狂热。  

由于第一个演员的亮相出场实在太过惊艳,大众的兴奋点几乎一下就被点燃了。  

这里就是成贞门前的搭的大舞台,正对着回音壁后院墙。  

正因为是天坛新春游园会最主要的舞台表演区,这里早在演出前十分钟就已经成了人山人海的样子。  

饶是地坛那三位,是准时准点的赶来,也算是晚的了。  

现场足有近万人,他们都被前面的人堵在距离舞台十几米远的位置,只能隔着大老远从侧面观看舞台上的场面。  

不过好就好在天坛园方考虑周到,把这舞台搭得够大,也够高。  

以中间门洞的宽度延长出十米来,高度足足一米二呢。  

无论台下站了多少观众,有多少密密麻麻的人头,甚至许多人的脖子上骑着孩子,都不影响后面的人看台上的节目。  

等灵官念完了净台咒,照例摆了个劈空架势后,抬手一招。  

表面上由舞台上的灵官做法,实际上还是捡场人员所释放的一束庞大火彩劈空飞出。  

然后端端正正,不偏不倚,落入舞台前提前放好的聚宝盆中。  

要知道,这次聚宝盆里可不光是钱粮元宝了,还放了鞭炮。  

现场顿时噼里啪啦一阵乱响,火光洋溢,喜气洋洋。  

“好啊!好…”  

不能不叫好!  

就这两手跟变魔术一样火彩,谁看谁都得拍巴掌!  

就连地坛的三位都控制不住,情不自禁随着大众一起鼓掌。  

司机可能太过兴奋,甚至趁人不备把手指放进嘴里,吹了一声悠长响亮的匪哨儿。  

至此,灵官成功博得头彩,完成任务顺势下台。  

随后就换成了天官和财神并肩出场,非常自然地完成了演员的转换。  

没人不喜欢热闹欢快的场面,国人如此,老外亦然,特别是孩子们。  

《灵官开台》演完,接上的《跳加官》、《跳财神》两出带面具的仪式剧虽短,却有浓厚的幽默喜气。  

在那独特的乐曲声中,当那两位白脸的胖神仙们在台上舞来舞去,诙谐地向台下各个方向打着“招呼”。  

看到这些神仙一一所展示出“风调雨顺”、“天官赐福”、“福寿康宁”、“财源广进”、“恭喜发财”的条幅。  

不但国人欢呼雀跃,没完没了的喝彩。  

外国人在鼓掌之余,拿着相机一通狂拍。  

许多年纪很小的孩子也恨不得参与其中。  

那些坐在爸爸脖子上的儿童们,哪怕不懂其中的含义,可也被现场热烈的气氛所感染。  

那一张张的小脸上,不但满是赞许和仰慕,而且小手直拍巴掌,看得认真又投入。  

只是天官、财神和灵官的扮相有点不一样,他们的脸不是画的,而是戴着一个白面具。  

所以多少有些死板之气,也就难免有些胆小的孩子会感到害怕。  

像地坛三人旁边,就有一个骑在爸爸脖子上的小男孩表达了胆怯。  

“爸爸,爸爸,别看了,咱走…”  

“为什么啊?走?这么热闹,你怎么不想看了?”  

“我…怕,这些台上的人样子太怪了,还戴着白面具…”  

“嘿,你可是男孩子,胆子怎么这么小呀。这是赐福的天官,还有财神,知道吗?都是带来福气喜气的神仙,有什么可怕的?他又不是钟馗?”  

没想到这话,倒让旁边一个老人见笑了。  

“这位,真让你说着了,天官和钟馗就是一个人。钟馗是终南山的一个落第进士,豹头环眼,相貌狰狞,是他做鬼以后的样子。其实这跳加官啊,在有些地方就叫跳钟馗。”  

跟着,老人又接茬对坐在爸爸脖子上的孩子说,“不过就是钟馗,咱也不用怕。钟馗死后依旧是忠臣,要‘誓与陛下除尽妖孽’,是个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大鬼判官。孩子,你好好看看这天官,那就是钟馗做进士的模样,虽然脸上是死板的白面具,可一双眼睛笑眯眯地弯成了月牙儿,透着浓厚的人情味呢。你再看那‘连升三级’的横幅,他打出来就是专为了保佑你的。赶明儿你要上了学呀,保准儿是个好学生。兴许从一年级直接跳到四年级哪…”  

这么一说还真管用,别说旁边听见这番对话的人都笑了,当爹的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就是那孩子自己也有点害臊了。  

还似乎真感觉到了那面具生的生命力和亲和力。  

很快,他也羞涩笑起来,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