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珍贵隽品(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便宜,估摸下大概的价钱,哪怕金价开始走低,也差不多得一万五六。  

所以为此,刘永清是很不好意思的。  

认为责任全在他身上,才累得宁卫民花了这么大一笔冤枉钱。  

可宁卫民却不这么想,他反而认为这是真正的画龙点睛之笔。  

还无意中提升了这对大赏瓶的档次。  

真做好了这些黄金的精致花蕊,那这对大赏瓶而言,可就是要什么有什么,再无短板了。  

反过来如果不做,留着这些遗憾。  

日后不论花钱多少了,恐怕再找能做这活儿的人,都未必再能找到了。  

所以他毫无犹豫,当场就表示,这钱,他出了。  

到此为止,宁卫民花在这对大赏瓶工本费就已经高达四万块了。  

可这还不是尽头呢。  

因为巧就巧在,差不多这个时候,宫灯厂答应替他修好的那两盏铜胎掐丝画珐琅玻璃亭式宫灯也完工了,终于给他送来了。  

这两盏宫灯原是人家的镇厂之宝,是乾隆年间内务府制灯高手徐白斋的作品。  

珍贵之处,不仅在于是古董,更在于其豪华精美的工艺。  

可惜是灯画毁了,原先镶嵌着的各类宝石也在特殊时期让人给抠下来弄走了。  

多亏宁卫民慧眼识珠,在宫灯厂的仓库发现,又肯花五万元的大价钱买下来,让宫灯厂帮忙修复,才总算挽救了这对宝贝。  

为什么差不多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修好呢?  

那主要是因为得采买各色宝石。  

宫灯厂也是托人找关系,才总算在京城的首饰厂和珠宝厂把什么猫眼、碧玺、祖母绿、蓝宝石、红宝石、黄水晶给凑齐的。  

那没的说,如今这东西是真正的光彩夺目了,宁卫民看在眼里爱在心里,爱不释手啊。  

可就因为这东西太漂亮了,宫灯厂弄来的这些宝石质地上乘价钱却很便宜。  

听说都是在非常年月里,这些厂子用仨瓜俩枣的钱收上来的好东西。  

很多在宁卫民眼里,日后拍卖起码得几十万上百万的东西,才千八百一个。  

他一下又有了主意了,索性打算玩儿把大的。  

那就是百花不露的两个大赏瓶,还不做纯黄金的花芯花蕊了,他还要再借助宫灯厂的关系买来各色珠宝镶嵌其上。  

就这样,他在这两个大瓶子上花的钱简直海了去了。  

两个瓶子需要一百多块大小不等的各色宝石啊,又花了他好几万。  

最后的整体造价已经将近十万了。  

那是什么概念?  

等于是说,就造这俩瓶子的成本,起码能顶四个四合院啊。  

此外,老匠人们费的工夫也海了去了。  

至此,又轮到了张崇明接班儿,慢工出细活儿了。  

那想想看吧,这对大赏瓶最后完成,是个什么成色的物件?  

那是两个工匠大师,一位知名画家心血集成之物。  

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  

一器出,天下宠!  

不能说绝后,也是空前了!  

别看是新玩意,可其价值,其工艺,其艺术性。  

哪怕跟真正的乾隆朝百花不露的粉彩瓷真品相比,也毫不逊色,是为珍贵隽品。  

相关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