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金无足赤(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什么正经的大报,而是当地的一份《农业科技报》。  

根本不知道是被谁给拿到前台来的。  

看破烂程度,也不知被多少人翻阅过了。  

上面撒了不受茶渍,还粘了瓜子皮,日期也是一礼拜前的了。  

但就是这样的一份小报儿,原本只是为了消遣随笔翻翻的宁卫民,一下受到了触动,感受到了金钱的召唤。  

他看到的是什么呢?  

那是整整半个版面的致富信息广告。  

要知道,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特别随着广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市场逐步开放,各地经济率先开始出现复苏和繁荣。  

与此同时,社会供求关系,却显露了结构性的不平衡。  

一方面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商品短缺,另一方面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加工出来的商品,都能很快销光卖光,因为市场的缺口太大了。  

那既然加工出商品就能致富。  

那么那些出现在媒体上的种养知识,加工技术,销售渠道的推介,连同生产设备转让出售等等的广告,就被称为“致富信息”。  

从上世纪七十年底末起,伴随着我国大型官办媒体上广告的出现,各类致富信息也开始陆续刊登在不是那么主流的报纸刊物上。  

这类广告开始是零零散散,断断续续,到后来就变得琳琅满目。  

要知道,一直过穷日子的国人,哪一个不想脱贫致富,翻身发财啊?  

而这些致富信息背后,是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率先被唤醒。  

由此才会导致全社会的物质财富创造能力的持续挖掘和释放。  

像宁卫民手里的这张报纸,三线城市的小报一张,针对的就是农民群体,内容极为丰富。  

什么农机厂出售农机具的,什么电机厂出售电机的。  

还有小五金厂、磨坊和油坊设备转让的广告。  

甚至还有制作洗衣粉设备,和酿酒设备的。  

而彻底吸引住宁卫民的,是一则出售有关鹌鹑的养殖技术广告。  

刊登这则广告的明显不是单位,而是个人。  

因为地址就是一个普通居民的居住地,联系人也只有名字没有任何职务头衔。  

广告写明,只要报上按地址寄去五元钱。  

他就会回寄给一份印有全部技术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小册子。  

常言道,一叶知秋啊。  

仅从这则邮购广告的尺寸足足抵得上其他的“豆腐块”三倍大小。  

宁卫民很容易就能做出一个判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