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真豪(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新网址:  

实话实说,还真不是宁卫民没见过世面,也不是他口吐狂言。  

因为只要对康术德房契上的那处宅院有一定的了解,恐怕任何人都会和宁卫民有差不多的感受的。  

首先说那宅子的地理位置就没的挑。  

居然是位于东四北大街路西的魏佳胡同。  

那是什么地方啊?  

宁卫民拿出1980年版本的京城地图,比对了一番后发现。  

那是位于紫禁城的东北角的地方,是京城的绝对市中心区域。  

这条胡同周围,不但名校、医院、银行、机关单位、商业区林立。  

而且还是被国家美术馆、南锣鼓巷、景山公园、故宫、国子监、雍和宫、恭王府、后海、隆福寺、王府井、日坛公园、工人体育场,转着圈儿的包围着。  

如果从此处出发,就这些地方,无论想去哪哈儿。  

最远的都不超出五公里去,简直方便极了。  

而这样的地段要搁在三十年之后,地价绝对的是了不得,至少十五万一平米啊。  

偏偏这宅院面积还大得要命呢。  

老爷子拿出的房产图样画相当清晰。  

官印契纸上写的更是明明白白。  

具体内容如下。  

“立卖房字人马XX,有占地十一亩三分祖遗花园宅院一所,坐落在东四北大街路西魏家胡同。”  

“其中西大门有门房五间、账房两间、泥胎堂五间、库房二十间、汽车房六间,皆为北房,共计三十八间。”  

“其东花园部分占地六亩八分,包括七个院落,有房屋以及阁楼亭榭共计八十五间。”  

“再东还有三层戏楼一座,以及并列的两跨四进四合院,共计房屋一百四十四间。且所有房屋,门窗户壁俱全,上下土木相连。”  

“今凭中人宋修文、孔霖祥说合,情愿将此宅统统卖与康术德名下永远为业,言明卖价银元七万八千整。其银当日笔下交足,并无欠少。”  

“此宅自卖之日起,如有亲族人等争论,以及重复典卖情弊,俱有卖主一面承当。恐口无凭,立字为证。民国三十五年九月六日。”  

然后就是两位中人和卖主的签字画押了。  

毫无疑问,这张官契的内容透露出不少引人好奇的内容来。  

比如说交易的时间,中人是谁,还有房屋作价,当时又是怎么谈成的…  

反正可供追究和腿脚的细节着实不少。  

但最主引人瞩目的内容,无疑就是这宅院的建筑面积和建筑规制了。  

十一亩三分…那是多大的面积?  

宁卫民换算了一下,吃惊的得到了一个数,居然约等于七千六百平米。  

而且这座宅院,戏楼、花园子、汽车房皆有,四合院还是两座并列。  

他知道,四合院的“进”是经线,指纵深面积。  

“跨”是纬线,指代左右并联。  

两跨四进的四合院,也就是说是四合院的范围至少八个院子。  

再加上花园里的七个院儿…  

嘿呀,这真是快追上王府了。  

当然,京城最大的恭王府,占地面积多达六万一千平米,宫殿的建筑规制最高。  

三十年后,光殿内的金丝楠木的柱子,一根就估价二十个亿。  

戏楼也是独一无二全封闭式的。  

要单论“豪”,那肯定还有不小的差距。  

可话说回来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啊。  

要跟光绪帝亲爹的府邸,位于后海北沿的淳亲王府比,却已经相差不多了。  

因为淳王府的面积是八千八百四十八平米。  

而且这是包括了广场、府门、银安殿、配殿等办公区域在内的。  

真要只论实际住宅和花园的面积,怕还及不上这套宅院呢。  

要是再跟顺承郡王府比一比,那就已经是碾压了。  

因为顺承郡王府的面积才三千平米,康术德的宅院已经是其两倍多了。  

这么一算,这套宅子日后的价值,恐怕得高达数十亿元了。  

但这就算完了吗?  

不,魏家胡同的这个宅院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  

直接注定了它的内在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是超越了王府的。  

哪怕就是恭王府,也比不了。  

这一点就是来自于兴建这座宅院的主人的专业能力——营造专家马辉堂在古建上的艺术造诣。  

马辉堂本名文盛,字辉堂,大约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前后。  

马氏家族为明清两代著名的营造世家,和“样式雷”齐名,世代从事皇家建筑工程的营建工作。  

承建了包括颐和园在内的大量皇家建筑和王公府邸,主持维修了多座坛庙、寺观和陵寝。  

在当时的京城称得上是赫赫有名,有“哲匠世家”之誉。  

传至第十二代传人马辉堂时,家道更是大盛。  

在清末时期,一跃成为京城“八大柜”(即兴隆、广丰、宾兴、德利、东天河、西天河、聚源、德祥八大木厂)之首。  

而有关马辉堂本人,更有一个他为了弥补手下工匠过失。  

用金丝楠木坐的木雕伪造成琉璃瓦,镶嵌在北海九龙壁,在验收工程中蒙混过关的传奇故事。  

这并非杜撰,可是真人真事。  

那块金丝楠木就在紫禁城九龙壁左数第三条龙下腹部的位置上,至今尚存。  

到了民国时期,尽管被清皇室拖欠了大批的工程款无法追回。  

可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