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提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同宋显忠不曾死去,宋家赔偿诸多家族依旧不倒一样,长空家和任家在最高序列委员会的位置并无多少变动。  

对外公布时就是长空落、任一生等人醉心于研究,需要长时间闭关。  

而对内则是另外一码事。  

作为任安然的贴身保镖,张学舟也旁听了这场对内的公论探讨。  

他坐在等候室,离会议厅有近百米。  

但这并不能隔绝张学舟在听力上的敏锐感知,而会议厅中各类争吵的声音不断,妄图依靠嗓门大占据道理的人有不少,这让他听起来压根不费劲。  

事情来来回回探讨,有长空英豪、长空英莲发起提议,有张学舟熟悉的朱不凡、左连光等声音大肆反对,又有周月燕等人来回拉扯,试图依旧如以往一样拖下去。  

“我见过长空委员长,也见过任一生,这两人确实无法辩证自身的情况,此事早做决定也好!”  

最终是序列委员会的一号委员周信发声才奠定会议的结果。  

“暮年公馆要修,还要修得很好”周信道:“我们这批老东西用完你们还能接着用,直到基因研究解决问题的那一天为止!”  

周信毫不避讳自己将来也需要进入暮年公馆的可能,他又指向长空英豪等人,示意中青年这两代人同样大概率逃不掉。  

“那外省市的怎么办,总归不能是我们这批老骨头牢底住穿,他们在其他地方逍遥自在”左连光不甘心道。  

“都接过来”周信道:“这把年龄也该歇歇了!”  

“如何裁定踏入暮年状态”朱不凡皱眉道:“如果肆意请人前来,岂不是会诱发大乱!”  

“依数次动乱的经验,大伙儿都是九十岁左右就开始熬不住,我看年龄到了就过来养一养老”周信道:“真要像宋显忠一样炸几次,我相信没有家族能承受得住!”  

王江涛的破坏性太低,但宋显忠让大伙儿都吃了一壶。  

但凡有十来起宋显忠这样的行为,皇城区诸多家族就要团灭了。  

这是老年人所不乐意见到的场面,但又是年轻一代求生的正常反应。  

“诸位叔伯只是过去养一养老”长空英豪道:“该有的一切待遇都会有。”  

“我坚决反对这种措施,人走茶凉的道理相信大家比我更清楚,真要被困在暮年公馆中,那就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了!”  

又有人站起发声。  

往年此类事件不乏探讨,来回扯皮后最终没有下文。  

但此次定局显然已经较为明显,周信的同意就是一座大山,几乎击碎了众年老者的心。  

朱不凡愤愤不平起身。  

“若进入了相应年龄,但还有人不服老,我们该如何办?”  

“提前交锋好过忽然发难!”  

长空英豪和周信的问与答让朱不凡站起的身体又缓缓坐下。  

“你们不要忘了,没有了我们这批老骨头,你们挡不住国外的明刀暗箭”朱不凡皱眉道。  

“朱委员,其他国度也无法回避这种问题,任何求变化者必然会带来更为长远的利益!”  

有部分人利益受损就必然对应着另一部分人获得利益。  

在这场变革中,承受重创的是老一辈掌权者。  

每个人都期盼着年岁偏大后解决寿命问题。  

也正是有这些人的推动,基因研究上的投入极重,也对应着各类研究成果的涌现。  

朱不凡脸带失望。  

他很清楚但凡他们这批人退下,各大家族不可能将绝大部分财富和资源不断投入到基因延寿研究中。  

这场会议不仅仅是打造暮年公馆的问题,对他们这批人而言更像是在斩断念头中那点长寿的希望。  

“你们也会踏入九十岁!”  

朱不凡丢下一句话,最终愤愤离开。  

今日的自己,明日的他人。  

时间不会太长久,只有二十年到三十年而已。  

当求生的次生代这批人老去,朱不凡相信这些人会后悔今天的决议。  

长痛不如短痛,基因长寿研究的阵痛显然是越早解决越好。  

朱不凡觉得眼下不仅危害到了自己这个阶层的利益,更是很可能让研究陷入拖沓,不仅会误了他们的性命,更是会在发展上次于其他国家。  

沉重的大红木门被他粗暴推开。  

等到耳边传来‘朱委员不会现在就有暮年冲动的状态了吧?’的小声音,朱不凡才心中一冷。  

在眼下,暮年状态几乎相当于一把尚方宝剑,斩谁谁准。  

轮值的委员长长空落都没躲过去,朱不凡觉得自己也很难躲过去。  

在这一刻开始,顶层的情况逆转了。  

此前的小辈们需要谨防老一辈发疯作乱,眼下变成了老一辈需要谨防小辈们的突然袭击。  

长空落的情况就是一道指引路线的案例。  

朱不凡心事重重走出会议厅,他看着跟随上来的儿子朱伟和朱良平时,心中没来由多了一丝忌惮。  

“爸?”  

“你们别叫我爸,算是爸求你们,别在我跟前玩偷袭,让爸安安心心过一两年好生活,时间到了我自己进去!”  

朱伟的声音传来,又有朱良平目光诧异,朱不凡则是闷声给予了回应。  

他的回应让后方的左连光吸了一口冷气。  

朱家的教育相当不错,但左连光对左家的教育确实没信心。  

他只要想到自己那两个废物儿子干啥啥不行,内讧第一名的能耐,心中就有止不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