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利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枚珠子确实是我在洪水中取得,应该是那条巴蛇的眼珠子!”  

文翁手中捧着的那枚珠子呈现通体的黑色,又带着淡淡的光华。  

他向张学舟求证时,让张学舟连连点头。  

张学舟见过大如斗的巴蛇之眼,而他也见过缩小体型缺乏眼球的巴蛇,而巴蛇当时还在洪水中追逐这枚眼珠。  

“居然没被巴蛇找回去”文翁嘘唏道:“我这些天还屡屡猜测巴蛇应该找回了那颗打掉的眼珠。”  

“它不是不想找回去,而是没能耐找回去”董仲舒道:“巴蛇为了躲避我们的追杀缩了身体,但它刚刚渡过天劫,身体伸缩难于如意无法换回去,估计在洪水中追追停停,最终只能放弃。”  

“你可看到了那巴蛇逃蹿的方向?”文翁问道。  

“它朝着江水对岸游走了!”  

张学舟寻思着准确的方位,但他最终觉得即便自己准确指向也没什么用。  

他脱离这片世界的时间太长了,即便是蚯蚓爬行也远离了那片区域。  

“仲舒兄,咱们确认下来得赶紧干活”文翁急道:“巴蛇缺了眼睛,说不定就会通过疯狂进食来修复它这颗眼珠子!”  

“但这枚巴蛇之眼上妖气全无,这要如何施法去追踪!”  

董仲舒摊手示意无奈。  

虽然确认了巴蛇之眼,但这枚眼珠子更像是一颗较为特殊的宝石,难于依托同类气息引导追踪。  

即便张学舟散了法力,也并未见这枚巴蛇之眼上涌现一丝妖气。  

欠缺了妖气就不可能产生指引。  

若非如此,董仲舒随意取巴蛇一滴血一片鳞甲又或其他就能进行术法定位了。  

“妖宝没法通过进食来修复的吧?”张学舟不确定问道。  

妖宝是妖一生中性命修炼的宝贝,张学舟至今还记得金万两丧失了蟾衣后的沮丧。  

若妖宝被打碎,这几乎相当于毁功。  

毁灭之物自然难于修复,而要通过进食恢复更像是天荒夜谈。  

对方的眼睛不是玄参,没法通过切割来进行恢复性生长。  

“说的不错”董仲舒点头道。  

“若这枚眼珠属于妖宝,它总能甘心丧失在江水中?”文翁质疑道。  

“或许是它没法忍受伤势”董仲舒指了指自己的双眼道:“你要清楚这条巴蛇有些特殊,它的妖宝并不止一件!”  

“原来如此!”  

一番探讨,文翁心思总算放下了不少。  

妖宝无法通过巴蛇恢复肉身伤势的方式进行复原,这意味着巴蛇并没有大量进食恢复眼珠的可能。  

只要对方不造成大肆的屠戮,他们就拥有充足寻觅的时间,而不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当下的时间已经过了七天,蜀郡周边并无特殊信息出来,这甚至包括零零星星开工的太平堰也并未出现巴蛇的踪迹。  

“我听闻修士取一根头发就能咒杀对手,董夫子没法拿这枚妖宝进行定位吗?”  

张学舟喝着粥,又听着文翁和董仲舒的探讨,他不免也带着一丝诧异。  

“你说的那种咒术很高深”董仲舒道:“我当下境界不足难于去修行,也不曾在朝廷的秘阁中见识到那类术法!”  

“咒杀术确实要水准极高才有修行可能”文翁点头道:“伱听闻的修士定非凡人,才能做到以发丝为咒打杀对手。”  

“原来如此!”  

张学舟点点头。  

在张学舟见识中正常情况,但在董仲舒等人眼中变成了不正常的情况。  

想到弘苦的定星咒术,张学舟又想了想尊上远隔万里都能感知他定位,又有御风尊者的准确追踪,又涉及晋昌的如影随形…  

张学舟想了想自己遇到的这些人,他最终不得不承认他接触的这一批修士实力都有不凡。  

正常的际遇中很难遇到那么多优秀的修士。  

在蜀郡城,文翁就是凤毛麟角的顶级术法高手。  

对当下而言,若文翁和董仲舒欠缺了方法,整个蜀郡城都再难找出更有方法的人。  

“你取了巴蛇的眼珠子,倒是要多提防提防巴蛇,免得那妖物回来找你”董仲舒提醒道。  

“这妖宝似乎看不出什么用处?”文翁疑道:“如果你取来无用,最好是将之毁掉。”  

“这妖宝应该还是有一些用处”张学舟道:“再说了,若那巴蛇前来蜀郡城寻妖宝,岂不是正好方便给您二位逮住。”  

张学舟摸了摸巴蛇之眼。  

如同董仲舒所感触的那样,这枚巴蛇之眼上没有一丝妖气。  

在隔绝着被人追踪查探时,巴蛇显然也难于利用妖气等因素来追寻回这颗眼珠。  

张学舟觉得只要自己不将巴蛇之眼吊在脑袋上,又凑巧撞见了巴蛇,对方见面都难于识别出来。  

“这么说倒也是”文翁点头道。  

“既然需行算计的话,这妖宝倒不是全然无用,若仲翁不介意,拿到城外做个陷阱放一段时间应该不错!”  

在处理巴蛇之眼的问题上,张学舟的婉拒倒是让董仲舒和文翁多了一些心思。  

“如今那巴蛇能大能小,隐蔽性更强,但这也让我们所做的陷阱并不需要庞大化”董仲舒道:“它不入陷阱我们没损失,踏入陷阱就让他有来无回!”  

“仲舒兄所言极是!”  

文翁点点头。  

巴蛇渡过天劫拥有了身体的伸缩自如,某些妖类甚至还具备化形人类模样的变化术。  

这种伸缩给妖类带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