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血染皇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衙役的声音高昂而激烈,冬日大多只能待在家中的民众听到衙役的声音,纷纷走出房门,人头攒动,询问到底为何如此。  

宗明帝求仙问道二十余载,方士便嚣张了二十余载。  

虽然最近几年方士也被庙堂借机收拾了一番,可在民间,方士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别的不说,在皇都内的居民,几户人家中必然会有一本方士印刷出的小册子,上面会按照日期来推算凶吉,以及什么样的时间适合做什么事情。  

民间绝大多数地方,其实都按照方士分发的册子来选取良辰吉日!  

再偏远蛮荒些的地方,甚至只凭着方士的小册子,就足以成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能人,借此安身立命者都有不少。  

突然之间,宗明帝下令要收缴所有关于方士的书籍,对于很多人而言都近乎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面对汹涌的人潮,敲锣的衙役面色不善道:“问我有什么用?谁家藏有方士著作的书籍的,赶快上缴!别怪我没提醒你们,十五日之后皇都中但凡查出一本私藏,以谋反论处!”  

说完,根本不待众人的回应,推开前方挡着的人群,继续吆喝。  

像他这样的衙役还有不少。  

与此同时,大批的锦衣卫已是包围住了清风观,一波又一波的人被强行拖拽而出,但凡敢有半分反抗,直接乱刀砍死。  

不过是短短片刻间,香火鼎盛的清风观好似变成了人间炼狱。  

就这样杀了几十个身披道袍的家伙之后,剩下的人也就不敢再动,老老实实被捆住手脚,绑在一起,押送到天牢之中。  

最前方的锦衣卫指挥使陆安横眉冷目的看着这一切,凶狠的目光之中带着几分快意。  

锦衣卫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  

区区方士,竟能独得圣眷二十余载,真是岂有此理!  

是时候让锦衣卫抬起头来,告诉这天下真正该惧怕谁。  

一旦错过这样的好机会,锦衣卫想要再次得到皇上重用,不知又要多久。  

“都给我记住,方士胆敢欺瞒圣上,罪不容诛,万不可有半分仁慈。若是让我知道有谁放跑一位方士,那就别怪我不客气!”  

陆安双手环抱在身前,脸上分明是带着笑,可那笑容却比冬日的寒风还要冷上几分。  

可杀可不杀的,必须要杀!可抓可不抓的,必须要抓!一切从严从重,从快从急!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宗明三十六年冬,持续了足足二十四年的“方士之祸”终于在此时走到了尽头。  

宗明帝下令铲除民间蛊惑人心的方士书籍,连带着曾极尽荣华的清风观也在一夜之间变得破败不堪,鲜血自观内流出,惨叫声不绝于耳。  

真正知晓此事内情者极少,绝大多数人都还没有回过神来。  

以至于有些抱着侥幸心理的百姓,在十五日的期限内并未上缴关于方士所著之书籍,等待他们的,将会是锦衣卫的破家灭门。  

顾担暂时没有心情去关注这场大事,因为墨丘,终于回来了。  

那是墨丘离去第四天的上午,也是衙役宣布宗明帝诏令的第二天。  

墨丘平静的叩开了墨家武馆的大门。  

正在院中带着苍呼吸新鲜空气的顾担还以为是某位病人上门救助,打开门的那一刻不由一愣。  

随即大喜过望。  

原本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甚至为了安全起见,连马车都已经备好。  

最多七日的时间,墨丘再不回来,他便直接带着苍和荀轲离开皇都,随便找个地方暂时隐居,反正皇都是肯定待不了了。  

然而整整在皇宫内待了三天,墨丘安然走出!  

若非怀中还有个小家伙,顾担真想给他一個大大的拥抱。  

庆贺故友归来,庆幸愿为苍生舍命者安然无恙!  

顾担张口,问候之言几度变换,最终说道:“回来了?”  

“回来了!”  

墨丘肯定的点头,可是脸上并未出现多少喜色,目光先是看了一眼顾担怀中的小家伙,方才继续说道:“事倍功半,未竞全功。”  

“太刚则断,太弛则懈,哪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好事?能够活着回来,比什么都好。墨家要是没了你,可找不出下一个顶梁柱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想要大展抱负,不仅要懂得舍命,也要学会惜命才是。”  

顾担松了口气,他与墨丘的关系可谓是亦师亦友,十几年的相处下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不想阻止墨丘去完成心中的理想,可也由衷的希望墨丘少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  

宗明帝喜怒无常,想要将个人的想法按在帝王的头上,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堪称虎口拔牙,一个不慎满盘皆输。  

到时纵有挽天之志,也只能徒呼奈何。  

“方士祸国二十余载,若不兵行险招,想要肃清掉方士的影响不知又要多久,时不待我,不得不出此下策。”  

墨丘倒是并不反对顾担的见解,只是人各有志,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成就,不豁出命去怎么可能?  

“墨师!”  

一旁的荀轲见到墨丘也是分外激动,终于抓到二人谈话的间隙,凑了过来。  

“好好读书。顾兄说墨家除我之外找不到顶梁柱,你也在旁听到了,可要多努力些,能吓他一跳最好。”  

墨丘伸手揉了揉荀轲的脑袋,表情都变得柔和了不少。  

绝大多数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