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刀当有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然,那真就的无药可救了。”顾担认真道。  

墨丘心中之困苦,是因为他的确有能力、有眼界,能够说出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证明他已将百姓放在了心中。  

心中有了重量,自然便身负千钧之重。  

“仁人志士......”  

墨丘苦笑,纵使仁人志士,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逞一时之快去宰了清平子?  

那又与那些视国法如无物的市井游侠有何不同?  

道理他都明白,可白日遇到那方士,竟还是无法压下心中怒气。  

顾担端起酒杯,敬了墨丘一杯。  

温酒入腹,暖意横生,谈兴大增。  

“我曾听人说过:文人心中要有尺,用来丈量社稷;武者心中要有刀,用来护国安邦。可还有一句话他没说,尺要有度,刀当有鞘。鞘越是深邃厚重,刀自然更加锋锐难挡。”  

墨丘是他第一个认识的朋友,而且心怀苍生,武艺超群,实乃人杰。  

这样的人无论放在何处,都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最重要的是,这是个好人。  

只有傻子才会希望世界上好人越来越少,恶人越来越多。他们觉得自己是天生的恶人,能在世道崩坏的世界里如鱼得水为所欲为。  

殊不知,他们自己本身就是被为所欲为的一部分。  

只是,世道越是崩坏,好人也就越加难做。  

心中苦闷,自是再正常不过。  

趁机开导一番,互相警醒。  

他可不希望明早一醒来,就听到墨丘跑去清风观找方士血拼的消息。  

能不能赢不说,他怎么办?  

“尺要有度,刀当有鞘......”  

墨丘眼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一瞬间他仿佛抓住了什么。  

那是他一路行来,所思所见所想,却尚且未曾真正形成的东西。  

顾担的话就像是一个引子,将他诸多时日以来的心绪穿针引线,串联到了一起。  

表现在外的则是:顾担眼睁睁的看着墨丘突然呆立不动了,唯有眉头时而舒展,时而深锁。  

过去了约莫一刻钟的时间,墨丘才终于回过神来。  

一时之间,他身上的气息似乎发生了某种特殊的变化,只是顾担此时还未真正修习武艺,不明白那变化意味着什么。  

只是能够感觉到,眼前这个身高足足九尺有余的大汉,看起来竟显得有些莫名顺眼,没有了往日里只凭身形就显得颇为咄咄逼人的姿态。  

“墨兄,你这是......顿悟了?”顾担端着酒杯,有些怀疑人生。  

他虽不是胡咧咧,但其所言总结起来其实就几个字。  

道理很大,先忍一下。  

这也能顿悟?!  

“顾兄今日之所言,犹胜黄金万两。”  

一声顾兄,可谓是情真意切。  

墨丘喜上眉梢,愁苦之色消弭一空。  

“有何收获?”顾担还是第一次见人顿悟,格外好奇。  

“妙不可言!”  

“自己人,没必要装神弄鬼吧?”顾担才不信什么妙不可言的说法。  

“哈,不过是所思所想有了方向。心中困苦仍在,念头却已通达,自然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  

墨丘击节赞叹道:“心中一念起,自觉天地宽!”  

紧接着墨丘又解释了几句,顾担才算是听明白。  

所谓的顿悟,便是往日所思所想拥有了总纲,如同画龙点睛的那一笔。  

悟不透之前只是一团乱麻,徒增烦扰。  

而一朝明悟,便直指大道!  

当下二人饮酒作乐,酒足饭饱之后,墨丘问道:“顾兄想要修习武艺,所求为何?可有甚需求?”  

顾担眼前一亮,哪里还不明白墨丘的意思。  

这是要投桃报李了!  

“修习武艺,自然是防身最为重要。最好平日里不起眼,可一旦交战,能在短时间内爆发,最好是出其不意。纵使事不可为,也可跑的快些。”顾担认真说出了自己的需求。  

与人厮杀,实非他之所愿。  

可若真事到临头,也不能躺平等死。  

手中无刀和有刀不用,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墨丘认真思索了片刻,开口道:“有一上品武学,其名为惊蝉。取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意。修习后不彰不显,并不太适合与人持久厮杀。然而其爆发之强,远胜其余武学,只是爆发后,要用大半年时间休养生息,少有人修习。”  

“甚好!”  

顾担颇为惊喜。  

他只是想治病救人,又哪里需要什么厮杀?  

平常杀伤力不够不算什么,爆发力强这一点完全可以弥补。  

小孩子才期望与人厮杀证明自己同阶无敌,成年人都明白境界碾压才是生存之道。  

“事不宜迟,那我就先写出来。”墨丘起身,立刻回到房中执笔研磨。  

过去了约莫半个时辰,方才从房中走出,将手中之物递给顾担。  

顾担迫不及待的看去,先草草的过了一遍。  

除了血气运行之理外,墨丘甚至将此法创始之人的心得都给写了上去。  

花开一朝胜枯坐百年,顽石万载不过云烟过往。  

蝉伏十七载,鸣响一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此法并非顾担认为的偷袭、隐忍之法。  

恰恰相反,创始人正是目睹了沧海横流、世移事变之后心有所感,最终创造出的法门。  

其修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