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此宫空明(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权力真空;西荒群臣们,包括翼堡的克洛玛,英魂堡的博兹多夫,也可能会因为立场不一,政见分裂,从而与法肯豪兹公爵离心离德。”  

泰尔斯只觉得说出的话无比沉重:  

“但是在这里,南岸的大封臣们,他们入局太久,牵扯太深,依赖太过,他们非但不可能——被我父亲收买——去反对你,更只会围绕翡翠城,被整个南岸的体制绑在一起,支持凯文迪尔,抵抗王室的入侵。”  

“是么?你确定?”  

詹恩的目光越发锋利。  

泰尔斯盯着詹恩,感受对方眼底更深层的东西。  

“至于最后的反扑力量,”王子缓缓开口,说出被基尔伯特整理出来,经过怀亚来到他手上的资料情报,“早在你父亲身死,你继任公爵的那一年,就被彻底扑灭了。”  

詹恩目光一动。  

“近十年前,也即669年,拱海城子爵索纳·凯文迪尔,雇凶刺杀了你父亲。”  

詹恩做了个深呼吸。  

“索纳子爵——你的叔叔成功了一半,却在事成后阴谋败露,身死牢狱,”泰尔斯叹息道,“我想,那就是南岸领传统土地贵族的最后一次反扑。”  

当然,这事要是发生埃克斯特,估计北地人会选索纳·凯文迪尔当国王。  

夜风吹过望台,詹恩目光深邃。  

“宁因友故,不以敌亡。”  

他熄灭水烟,将烟管放回烟壶:  

“但我父亲从没想到,这句话竟能用在自己的兄弟身上。”  

泰尔斯没有说话,给予眼前的男人一点尊重。  

“最后一点,按理说,这么大的城市,像下城区那样的贫民窟,”几秒后,泰尔斯继续道,“在翡翠城应该只多不少才是。”  

“确实不少,”詹恩点点头,“这里的新郊区就是,它的面积还在逐年增大。”  

泰尔斯摇摇头:  

“但是远远没有王都那么混乱——相比之下,永星城里的市民多,但贫民更多,下城区的面积是其他区的好几倍,分了三个区才能管理起来——如果他们把那叫管理。”  

泰尔斯想起第六屋的往事,不禁蹙眉。  

“而翡翠城富庶,生意多,行业杂,活计也多,只要你有手有脚肯干活,就不会饿死,只要有希望,铤而走险的人就不会多,”泰尔斯叹息道,“就连兄弟会和血瓶帮,在这样的秩序下,也要小心翼翼。”  

“因此,想从城市里的底层打主意,似乎也并不可行。”  

话音落下,泰尔斯沉默了很久。  

詹恩也没有说话,似乎在这一刻,两人在默契品味着同样的东西。  

“这些,就是我所知的,关于翡翠城的全部情报。”  

泰尔斯长叹一声:  

“简而言之:所谓凯文迪尔的弱点,我根本没找到。”  

詹恩看着他,眼神几度变化。  

“我真的很佩服你,詹恩,真的。”  

王子目光幽幽:  

“只要还在这片土地上,谁要敢动你,动凯文迪尔的统治,那就是动这座城市的规则,动它的秩序,动它的利益,动它的根本,就势必要承受来自整个南岸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齐心协力的反戈一击。”  

泰尔斯走到望台前,敲了敲空明宫的石栏:  

“它不像北境那样惊心动魄,不像西荒那样粗糙硌牙,不如永星城那样威权厚重,但却是实实在在的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王子望着眼前的城镇,不禁心生感慨:  

“翡翠城号称王后之城,但也有人称它作‘城中王后’。”  

他转向詹恩,意有所指:  

“你知道,棋盘上的胜负由国王的生死而定,但事实上,王后才是最强一子。”  

詹恩不言不语,沉默了很久。  

“你会不会太高估我们了?要知道,我们连城墙都没有。”  

泰尔斯笑了。  

他拍了拍栏杆,只觉得手掌生疼:  

“没错,它没有城墙——扩建的速度根本赶不及居民涌入定居的速度,但是…”  

泰尔斯想起了曾经的一幕,感慨道:  

“平庸的君主以土石筑他的城墙,外敌难侵,城堡难落…”  

但他没有说完,詹恩就打断了他:  

“睿智的君主以人心为他的城墙,常胜不败,永盛不息。”  

南岸公爵念出这句话,略略出神。  

泰尔斯一怔:  

“你怎么知道的?”  

詹恩看向他:  

“当然,艾尔·鲁赫桑荣誉伯爵的《至上略》。”  

“他是一百年前的军事家,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脱罗人,却成了贤君闵迪思三世的御前军事顾问,成为星辰军队实际上的最高指挥者,所谓连剑也拿不动的‘无剑元帅’——你既然引用的他的话,就该知道吧?”  

《至上略》?  

鲁赫啥?  

嘛玩意儿?  

“噢,鲁,鲁赫桑嘛,嗯,没错,”一脸懵懂的泰尔斯不得不强装镇定,“我说的就是他。”  

但詹恩似乎看透了他,只见公爵轻笑一声。  

“鲁赫桑是第四次大陆战争里‘光辉之役’的指挥者,他推翻了许多既定的作战思维,将海战与陆战、守城与野战、海岸与平原结合起来制定战略,虽没有‘远帆’的博拉斯科大海战那样染红海水的辉煌斩获,却也让翰布尔人的晨风舰队与利古尔邦的船团无功而返,令东陆人气势汹汹的所谓‘百万雄师’登陆失败,只能灰溜溜地撤兵回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