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种因得果(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之后又突遭绑架,失踪不明。”  

“那不仅搅乱了局势,更使得定好盟约的三城失去信任…互相猜疑。”  

说到这里,泰尔斯内心一空。  

是的。  

所有事情,都是连在一起的。  

正是他在听政日的选择,影响了此时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自由堡战局。  

也许这才是凯瑟尔王要他说出口的事情。  

那些害得三城离心,害得小滑头失败的因素里…  

有他。  

泰尔斯只觉心中一痛。  

“就这样,这次的出征,龙霄城为名,祈远城为利,戒守城则摇摆其间,寻求渔利。”  

泰尔斯努力开合着嘴唇,像是在说着与他不相干的事情:  

“他们失去了精诚合作的最大基础,只剩各怀鬼胎的貌合神离。”  

“分歧也好,分兵也罢,都是注定的。”  

是啊。  

各怀鬼胎,貌合神离。  

这不就是他这几年在北地的最大见闻?  

不就是他在龙血之夜,用来反制伦巴的最强武器吗?  

王子言罢,面色僵硬,在长桌上留下久久的沉默。  

好一会儿,凯瑟尔才轻哼一声。  

他罕见地(也许是此生第一次)夸赞他的儿子:  

“很好。”  

另一边,基尔伯特叹了一口气。  

“天高王座远,敌消内鬼生。”  

外交大臣的话语满布感慨:  

“在遥远的国境西陲,查曼王只是刻意不动,任之前的事情慢慢发酵,就让北地人忘记了:他们因何站在一起,因何并肩作战。”  

巴拉德室里,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一刻的难言气氛里。  

直到梭铎长声太息。  

“殿下说得不错,卡索伯爵也是对的。”  

“这不是战争,不是军事,不是下棋,”军事顾问的眼中露出疲惫:  

“而是政治。”  

“也许在谈判桌上和宴会厅里,面对国王的步步紧逼,带着共同的目的,三城之盟能亲如兄弟。”  

“但在这种情况下,到了军队出征战场指挥,干系实际利害生死时,三城各有算计,互不统属,又没有努恩王这样的强人压制…”  

梭铎面色沉痛:  

“那么生出龃龉,难以合力,甚至于理念分歧,各自为战,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泰尔斯轻轻地闭上眼睛。  

那一刻,他脑海中闪过的,是久远的一块记忆碎片,似乎是几句古诗: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康尼子爵咳嗽了一声:  

“我在北地行走见闻时便有所感觉…何时强势冒险,何时示弱退后,弑亲之王的每一步棋都走得明明白白,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座下必有高人定策。”  

另一边,秘科的疤脸男子点点头。  

“‘夜枭’以拉萨·坎比达已经进入秘科的重点名单,”他慎重地回答:  

“我们正全力关注他的一举一动,无论觐见国王,还是回乡休假。”  

康尼子爵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国王敲了敲桌面:  

“继续。”  

经历了刚刚的感怀和慨叹,御前会议回到之前的氛围,梭铎·雷德的声音再度响起:  

“分兵之后,龙霄城的克尔凯廓尔亲自领军,沿着善流河日夜进击,把自由同盟仅有的那支精锐死死咬住。”  

他从三拨白棋里挑出其中几拨,缀到那枚黑色骑士之侧。  

心情难受的泰尔斯看着长桌上的战事推演,突然想起多年前,他和艾希达在红坊街的初次见面。  

那也是一间棋牌室。  

气之魔能师同样运筹帷幄,移动棋子。  

只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一开始很顺利,但是随着战局进展…”  

下一刻,梭铎瞳孔一缩,手下的几枚白棋纷纷倒下。  

“独臂被俘虏了。”  

众人怔住了一瞬。  

包括泰尔斯。  

下一秒,会议室里哗然一片:  

“怎么做到的?”  

“那可是克尔凯廓尔!”  

“龙霄城的精兵强将…”  

“即使没有其他两城的援护,也不应该输给这样的对手吧?”  

面对潮水般的质疑,梭铎同样脸色凝重,他摇摇头:  

“没有情报,我们只知道:巧合也好,运气也罢,它就是发生了。”  

秘科的疤脸男子点点头,肯认军事顾问的答案。  

泰尔斯的面色阴晴不定,他回想起那位克尔凯廓尔。  

那位“努恩王手下最能打的人”。  

难以相信他会在正面对决中,输给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孤军,还失手被俘。  

疤脸男子翻出情报:  

“我们只知道,主帅受俘后,龙霄城诸军军心涣散。”  

“他们在敌人携胜而来的灵活侵袭下节节败退,甚至一度指挥失灵,首尾不能相顾。”  

“连女大公本人也失散乱军之中,下落不明。”  

“群龙无首,几成行尸走肉。”  

失散乱军之中。  

小滑头。  

王子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表情不变。  

泰尔斯感觉到,基尔伯特的手按上他的手掌,示意他稍安勿躁。  

梭铎的话重新响起,复演着千里之外的战局:  

“与此同时,在正面战场,祈远城的部队顶上第一线,想趁着对方内部空虚,全力以赴,登城强攻。”  

但下一刻,梭铎的面色阴沉下来,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的自由堡旁不断敲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