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圣旨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十年过后!  

“呼”  

冀州书院突然无端刮起一阵清凉的微风!  

所有书院弟子顿时一愣。  

“文气涌动!”  

“文气朝那边去了!”  

“那边是、是神童陆放的住处!”  

“难道、难道他已经聚成文胆了吗?”  

“嘶!十年聚文胆,这不仅打破了书院记录,恐怕连我大瀚其他书院也未曾有过吧?”  

“恐怕不止我大瀚,便是他国也没人能十年聚文胆!”  

“十一岁,十一岁不到就聚成文胆,我冀州神童怕是要成为大瀚神童了!”  

一间精致的庭院内。  

在静室闭关了一天的陆放终于睁开了眼睛,眼中顿时闪过一道精芒!  

他的丹田内,原本青色的气海,现在已经化作了一个青色光球…这,便是儒道文胆!  

顿时抓起陈夫子赠与他的毛笔,这毛笔也是不一般,上面刻满铭文,有汇聚、凝练文气之功效,倒是跟修真者所用的法器差不多。  

“聚!”  

心神一凝,挥手在空中写了个聚字。  

聚字凝而不散,金光烁烁!  

游离在天地间的灵气,顿时朝着这个字涌去,被金光一照便转化为文气!  

成了!  

书法凝而不散,便是聚成了文胆的儒道修者标志。  

心念一动,汇聚满文气的“聚”字,便化作缕缕金色光芒涌进了自己身体,抵达丹田处又被青色文胆吸收。  

仔细感悟了一番文胆与金丹的不同,一个时辰之后,陆放才从静室中走出。  

“哈哈,好!”  

静室外,冀州书院的宋院长引领七儒齐至,皆是神情激动,岑夫子更是兴奋的胡子都有些发颤:“十年聚文胆!慎之,你给为师,给我们冀州书院长脸了啊!”  

慎之,乃是陆放七年前立德之后岑夫子给他取的字。  

“不错!”  

宋院长看着陆放也是直点头,满脸喜色道:“我冀州书院自建院始,还从未有人十年聚成文胆,更不说慎之你才虚岁十一!前所未有,前所未有啊!”  

“院长过誉了!”  

陆放微笑施礼道:“都是先生、院长,还有众位夫子教导有方!”  

“哪里、哪里…”  

七儒之一,在陆放进书院时便见过他的李夫子摇头笑道:“我等不敢居功,能做到十年聚胆,全是慎之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其他几位大儒也都点头称是。  

“不错!”  

岑夫子仍是神情激动,颤抖着胡子说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慎之,你这十年之功为师全看在眼里,能十年聚胆,全是你应得的!”  

“先生说的哪里话?”  

陆放再次说道:“若非先生、院子和众夫子教导,陆放又焉能这么快聚胆?”  

自他三岁立德之后,书院唯一的鸿儒宋院长,便亲自考校了他一番,当时便招来其他几位学院大儒,让他们每月至少都要对陆放授课一次。  

也是得益于各位大儒对陆放的倾囊相授,不然,他也没那么快便聚成文胆。  

他自立德,不!引起入体之后便知道,儒门一道浩瀚精深!  

他得益于脑中记忆所带来的优势,在他引文气半年之后便不再具备了。  

但,好在他岁数还小,有的是时间。  

这十年来他从未离开书院半步,除了每日深夜修炼大猿王拳以外,他白天几乎都在研习儒家经典,看得他爹娘即是欣慰,又是心疼。  

也得益于他的努力,这才堪堪十年便聚成了文胆。  

“圣旨到!”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了一道尖细的声音:“冀州书院学子陆放,接旨”  

陆放顿时一愣,圣旨,自然是大瀚王朝的王上对他下的。  

他一心研习儒门经典,对王朝之事倒也了解不多,只知道书院弟子学成之后,若是不愿传道受业的话,基本上都会选择入朝为官。  

进书院这十年来,他也没听过有什么旨意下到过书院。  

自己不过是刚聚成文胆而已,书院到此境界的学子也不在少数,为何偏偏对自己下旨?  

“呵呵,王上的消息倒也灵通。”  

宋院长倒像是不怎么意外,笑了笑对陆放说道:“慎之,去接旨吧!你这神童之名,现在只怕已经传遍了整个大瀚了!”  

“无须紧张!”  

岑夫子见他发愣以为他紧张,来到他身边,拍了拍已经跟他肩膀差不多高的陆放道:“书院自然有朝廷耳目,你如此年幼便聚成文胆,王上下旨也是应该的,去吧,将你父母也叫上,这是你陆家的荣耀!”  

“是,先生!”  

陆放点了点头,便往外去寻他们一直在厨房忙碌的父母。  

“王上下旨勉励一番倒也罢了!”  

陆放离开之后,岑夫子眉头微皱,担心的说道:“若是、若是王上起了考校的心思,让慎之进京…现在又正值瀚京春游会,其他书院诸多学子也会前往,到时候只怕是会为难于他。”  

“为难怕什么?”  

李老笑了笑:“慎之的学问我等再清楚不过,他又最是聪慧机敏,与我等每每问询皆有新意,便是老夫也受益颇多!”  

“没错,只要其他书院大儒不出,应该没人能难倒慎之!”  

“大儒?老夫还不信,他们能抹得下脸面去难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  

“孩子?你见过十年聚胆的孩子?哼!就算真有那不要脸的,也未必就能难得住慎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