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塞上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皇帝东巡,随架的车队本欲从九原回转关中,验查新修的直道,可现在,却驻扎在了沙丘平台。  

皇帝忽然病了,这是群臣都没有料想到的。  

大帐之中,李斯跪倒在了地上。夜晚宁静,外面听不到一丝风声。  

“李斯,你跟朕多少年了?”  

李斯抬起了头,昔日意气风发的帝王如此显得有些老迈,正看着自己。  

“回陛下,四十年了。”  

“四十年了啊!”秦皇回忆往昔,“朕初见你时,你还只是吕不韦府上的一个小吏。转眼间,已经有四十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李斯的手有些颤抖,声音中带着几许悲意。  

“陛下,保重啊!”  

秦皇轻声一笑,看向了李斯。  

“怎么,你以为朕不行了?”  

积年的余威让李斯豁然清醒,眼前之人依旧是一怒而伏尸百万的绝代帝王。  

“不,不不不!陛下万年无期,圣寿绵延!”  

秦皇恶言死,诸臣莫敢言。可此时的秦皇,却与以往的状态不同。  

“朕其实心里清楚,这天下哪有长生不死之人。三皇五帝至如今,只闻日月永固,没听说过有人能永远不死的。只是,朕对这大秦放心不下。”  

“陛下!”  

李斯稽首一拜,头死死抵在了地上。  

“今日,朕想要听听,你心里的话。于后世之君,应当如何?”  

“臣…臣…”  

“怎么,你李通古也有说不出话来的时候?无论你今日说什么,朕都恕你无罪。”  

李斯深吸了一口气,又是一拜,再抬起头来时,说着。  

“臣以为陛下为始皇帝,文功武略,古今之人莫及。威名播于宇内,功业著于千秋。只是,若要大秦长盛不衰,后世之君,则要收天下之人心。”  

“你以为扶苏如何?”  

“这…这…”  

平日里口若悬河的大秦左丞相,今夜却是连连说不出话来。  

“讲!”  

“臣以为长公子位在诸公子之首,德名、声望亦著于天下。只是,要治理这么大的国家,长公子还有所不足。”  

李斯没有具体说是什么不足,可秦皇却是说了出来。  

“扶苏太过软弱。”  

秦皇说到这里,似乎没有了谈兴。  

“你下去吧!”  

“诺!”  

李斯远去,秦皇喃喃道。  

“万里江山谁守?但愿这塞上的寒风,能磨练扶苏,让他成为一代明主。”  

说着,闭上了眼睛。  

塞外风寒。  

已至深夜,扶苏亦未入眠,与蒙恬商议军事。  

蒙恬在侧,见到扶苏有所愣神,以为他是累了,问道。  

“长公子,夜已深,不如早些休息吧!”  

“我不累,修筑直道事关重大,前些的将士与劳役还等着具体的计划。”  

扶苏以长公子之尊,被派到北境为监军,责任重大。秦皇东巡,原定的计划之中,将要经过九原。到时候,扶苏便能见到他的父皇。  

所以,扶苏精心准备着,想要让他的父皇看看自己的才能。  

蒙恬很清楚扶苏的心思,这些年来,因为出身,他心怀忧惧。到边境以来,一直想要做出一番成绩,给皇帝看看。  

“蒙恬将军,我知道自己的出身,终究是父皇心中的一根刺。”  

“长公子不必忧虑。若是陛下不相信长公子,又怎么会让长公子到这边境之地作为监军?”  

蒙恬的宽慰,让扶苏心中好受了些。  

“你说什么?”  

幽室之中,李斯看着赵高,心中一惊。  

赵高手中握着一份诏书。  

“陛下崩逝前,发诏书于扶苏,让他速回咸阳,主持葬礼。丞相以为这诏书究竟要不要发?”  

“陛下之命,哪有什么要不要的?”  

赵高低着头,微微一笑。  

“如此,奴婢这就命人将诏书送到九原,交给长公子与蒙恬丞相。”  

蒙恬丞相几个字,赵高咬得特别重。  

“等等!”李斯制止了赵高,“你胡说什么,什么蒙恬丞相?”  

“大人博览古今,应该知道,张仪、范睢是什么下场?”  

李斯惊疑未定,手一颤。  

“你是说长公子会?”  

“难道丞相以为,长公子登基之后,丞相还会是丞相么?长公子与丞相一向政见不合,他若继位,身为外客的大人,轻则放逐,重则身死。”  

赵高的话在李斯耳边响起,让一向沉稳的大秦左丞相浑身冒着冷汗。  

李斯清楚赵高的心思,可他却觉得有些疯狂。  

“十八世子素来仰慕丞相,若是他继承皇位,亦会尊法家之道。”  

“不,蒙恬手里的北河军,随时都可能南下。若是让长公子知道,你我死无葬生之地。更何况,十万安西镇军戍守西境,你以为赵爽会就这么看着么?”  

“所以,得快!”  

赵高一言,幽室之外,胡亥走了进来,跪倒在了李斯面前。  

“丞相,你就帮帮我吧!如果我继承了皇位,以后都听你的。”  

胡亥就如一个顽童一般,在李斯面前哭诉着。终究,李斯下定了决心。  

“皇帝崩逝在外,恐诸公子有变,当秘不发丧,等回到咸阳,才行丧葬。”  

赵高知道,没有李斯的帮助,胡亥继承不了皇位。见他下定决心,他才松了一口气。  

“那长公子那边?”  

“长公子素来不敬陛下,当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