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无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易水之岸,燕军大败。李信率军追逐数十里,方罢!  

在秦军的追击下,燕代两军被冲散。  

秦军最为主要的目标是燕丹,代王嘉北逃,并没有吸引多少火力。  

暗夜之中,燕丹靠在一颗树旁。到了现在,追随在他身边的近卫只剩下了数十人。  

人马皆倦。  

“李信!”  

易水岸边那场大战,让燕丹心中满是警惕。那员虎将的身影,至今依旧在燕丹心中挥之不去。  

燕军那一层层的阵列,在他的冲击下,脆弱不堪。  

根据秦国那边的情报,王翦、李信都是秦王所看重的大将。而与王翦不同,李信很年轻,若是让他在秦军中站稳,一步一步往上,怕是将来会成为六国的大患。  

“何人?”  

林中一丝异动,燕丹的卫队本在休息,立刻警戒了起来。  

田光从林外而来,随同的还有十几名农家弟子,随身还带着干粮与水。  

“太子殿下!”  

看到田光,燕丹松了一口气,放下了心。  

燕丹与田光坐在一起,农家之人给一众燕丹的近卫分发水食。  

“太子殿下,先吃点吧!”  

田光将一块粗饼递了过来。  

李信在后追逐了数十里,这一日一夜间,燕丹滴水未尽。燕丹就着水,将这等粗粮咽下,此时觉得特别香。  

“李信孤军突入,必须立刻将这支兵马拿下。否则,燕国必将大乱。”  

燕丹说着,田光却是沉默不语。燕丹注意到了田光的异常,咀嚼的速度放慢了。  

“田光兄,怎么了?”  

田光见燕丹吃得差不多了,遂缓慢开口。  

“就在李信追击殿下之时,王翦率领大军,以数百精卒为先,破开长城关口,大军一股而入,燕军大败。”  

听到这个消息,燕丹本就苍白的脸色一变,变得更加差了。  

“咳…咳…”  

“殿下,你没事吧!”  

燕丹修为深厚,可毕竟被追逐了一日一夜,又是滴水未进。田光一开始不说,便是怕燕丹承受不住,才让他先进些食粮。  

燕丹低头咳嗽,手抬了起来,拒绝了田光伸出来搀扶的手。  

燕丹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长城一破,秦军突入,燕国必将大乱。  

“七万秦军急行军,虽破长城,却还有挽回的余地。”  

在长城一线的军队有十万,大多以燕国下都武阳为核心。可这不是燕国全部的军队,蓟城的王城军、各地的郡县兵,还有辽东襄平防御胡人的边军,都建制完好。  

更何况,秦军虽破长城,可十万燕军并非全军覆没。只要指挥得当,在关中秦军精锐到达之前,可将这七万秦军一口吃掉,并修补好长城防线。  

这不但是一个大胜,更能提升士气。  

燕丹想要站起来,却感觉到肩膀上一双温暖的手。田光看向了他,摇了摇头。  

“田光兄,你这是?”  

“赵爽率领五千太原精甲士,穿过了河间地,如今离蓟城已经不足百里。”  

“你说什么?”  

燕丹胸中憋着一口气,仿佛要爆发出来一般。  

三路秦军,此时便像是一团乱麻一般,搅扰在燕国的土地上,将燕军打得大乱。燕丹能够看到秦军兵锋下的虚弱,可燕王呢?  

他会如何?  

“太子殿下,得早些准备了。一旦燕国被灭,该如何?”  

田光看向了燕丹,目光深沉。  

燕王宫中,燕王大怒。  

燕国各地传来了示警的情报,到处都是秦军。  

“长城已破。武阳、方城、涿县,到处都是秦军的身影。刚刚前方斥候来报,秦军离蓟城已经不足百里。谁能告诉寡人,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几日间,仿佛一切都变了。燕国的土地上,到处都是秦军。而就在不久之前,前方的来报,数千秦军的兵马将至。  

燕王急匆匆将所有朝臣找来,更想要得出一个方法,接下来该怎么办?  

“王上,王城中还有三万大军。当整军备武,以抗秦军。”  

太傅鞠武站了出来,声音洪亮。  

燕王看了一眼鞠武,一旁的燕臣已经走了出来。  

“如今长城已破,秦军不断涌入燕地。易水之岸,秦将李信只凭数千骑,就将太子打得大败。”  

说着,这名燕臣有些急切。  

“王上,求和吧!否则等到秦军至,大祸不远矣。”  

“怎么求和?太子令刺客当殿刺杀秦王,秦廷大怒,不把我等族灭,怕是不会甘休。王上,我们还是跑吧!”  

此言一出,燕王宫的大殿沸腾了一般。  

“跑到哪去?能跑到哪去?”  

“对了…是辽东。辽东偏远,又有险要足以扼守,可挡住秦军。”  

“能挡住一时,挡不住一世啊!”  

“够了!”  

鞠武大喝一声,此时这位老臣眸子中满是怒火。  

“燕国还没亡呢!”  

如今燕军能战者还有十数万,而对方只有七万,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可这一干人,却是畏秦如虎,早已经被吓破了胆。  

秦军的前锋离蓟城还有百里,王城中还有三万大军,可在一众人面前,仿佛他们已经是阶下之囚一般。  

鞠武看向了燕王,想要从他口中得到足以支撑自己信心的话语。然而,所得到的只是一声极其冷漠的声音。  

“燕丹在哪?”  

这一声落下,所有人都已经知道燕王的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