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背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五百三十二章背叛(第1/3页)  

邯郸。  

“雁春君这么快就答应了么?”  

从蓟城回到邯郸,赵爽派去的使者带回了消息。  

“属下查知,雁春君在东胡、朝鲜等地购买了大量的货物,其中不乏参、雕、珠、皮毛等珍奇物品,只待秦燕和谈,便会大批贩往中原,需要大量的本钱。所以,雁春君想要尽量将自己手中的存粮换钱。”  

“这样么?”赵爽一笑,“交易地点定好了么?”  

“秦燕边境,五日之后,燕军的船只会开来。到时,我军可接手。”  

“拿到粮食之后,就地储存在中山地的粮仓,派遣军士看守。”  

粮食的运输本身便需要消耗大量的粮草。而如今各国,最为方便的运输方式还是漕运。  

相比陆地运输,漕运成本低,消耗小,载重多,更加方便。  

“诺!”  

屋中静谧,摆放着大量着竹简。而在书桌之后,放置着一张巨大的地图。赵爽转过了身,看向了那张地图。  

赵国已灭,但是公子嘉此时仍在北面称王,与燕国合军上谷。  

秦国此时不愿意理会的一个原因,无论是代地还是燕国北境,都有着大量的军事需求。如果秦军此时攻打,会消耗太多的精力,负担加重,对于接下来的战略不利。  

秦国要统一天下,也要治理天下,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交通系统。而漕运,则是这套系统的支柱之一。  

“郭开在做什么?”  

“他在大量囤积木材、瓦片等物。”  

赵爽一笑。若是秦燕言和,建材必定会变成急需之物。  

“跟他说,为了接下来的军略,我军还要储备粮草,需要大量收购。让他想想办法。”  

“诺!”  

郭开府。  

“大人,赵爽传话,他还需要收购粮草。”  

郭开挥了挥手,让人退了下去。  

韩仓坐在郭开的下首,此时脸上笑意十足。  

“郭开大人,这事好啊!”  

就在不久之前,秋粮输入邯郸,粮价下跌,他们从赵爽那边,赚取的利润,三倍不止。  

只是,郭开却有些疑惑。  

第五百三十二章背叛(第2/3页)  

“赵爽从我们这里收了多少粮了?”  

“前前后后,各家加起来总有十万石了吧!”  

“奇怪,我听燕国那边的消息,赵爽从雁春君那边也要了三十万石的粮食…”  

郭开没有说完,韩仓便是一声。  

“中山地那边北临代地,东面燕国,需要大军驻守。如今秦军又在整顿,急需粮草。从燕国那边买也是就近,大人多虑了。”  

“可这走的是当地郡县的帐么?”  

“大人说笑了,难道还能是赵爽那小子自己买的?他会做这亏本的买卖么?”韩仓面红耳赤,显然是酒喝多了,“燕国那边来了消息,雁春君从胡人那边收了不少的货物。光是战马,我们接手后,贩卖到魏楚,利润就不止十倍。”  

郭开在秦赵战时,便已经用低价收购了不少的建才,囤积在手。要接手这笔生意,手头并不宽裕。  

听了韩仓的话,郭开放下了心中的疑虑。  

“你手中现在还有多少粮草?”  

“十万石,储存在邯郸与周围的暗窖中。如果再算上各家的,总有一两百万石。”  

郭开点了点头。  

“如今邯郸的粮价已经至五十钱。未来,还会更低。赵爽如果愿意以六十钱籴入,他要多少,我们就给多少。”  

“好,我这就去跟他们说。”  

咸阳。  

昌平君府。  

自从华阳太后薨逝,昌平君渐渐淡出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秦右丞相,如今府中冷落。不过,昌平君虽然在秦国失去了权势,但是依旧拥有着惊人的财力。  

可最近,昌平君接到一条情报,却让他有些不安。  

“大兄,听说你病了,关门谢客。可我怎么觉得不像?”  

昌文君来到昌平君府中,看着他的样子,笑着说着。  

昌平君正在读书,看着昌文君走近,苦笑一声。  

“我的府中,如今谢不谢客又有什么不同?”  

昌平君卸下了右丞相之位,再加上外戚势力在咸阳越加被边缘化,门庭冷落。  

第五百三十二章背叛(第3/3页)  

时不同往日,世族的势力依旧强势,可楚系原来的光景已经不在。  

“公子日渐长大,情形会好的。”  

昌平君想到公子扶苏,脸上露出了笑容。可随即,他看到了桌案上那份情报,面色一变。  

“你看看吧!”  

“赵爽在大河以北大量囤积粮草?”  

昌文君看着情报,感觉有些不对,可又不知道哪里不对。  

对了,是数量!  

“五十万石?”  

昌平君摇了摇头。  

“这只是明面上的数量,暗中怕是更多。”  

“他哪来这么多的钱?”  

“这些年,依靠那条商路,再加上他领地中的税赋和关中各地的产业。这些钱,他还是出的起的。”  

“可就算他出的起,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也调不到这么多的钱。郭开那些人,不见兔子不撒鹰,难道会让他白赊么?”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昌平君面色一肃,“他究竟为何要如此?秦燕议和,大河以北至少五年之内不会有战事,他要这么多的粮做什么?难道只是要做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