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忠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五百三十章忠臣(第1/3页)  

“上卿大人,你这么急急忙忙将我找来,是为了什么?”  

相国府中,从赵爽府中回来之后,过了几日,郭开将韩仓找了过来。  

虽说郭开与韩仓都曾是赵王迁的宠臣,不过此时地位却不一样。韩仓见了郭开,就低了几分。  

“发大财的机会。”  

韩仓一笑,心中却不以为然。  

“上卿大人,您说。”  

郭开将差事说了一遍,韩仓皱着眉头。  

“他赵爽手中没有粮食么,为什么要出三倍多的价钱,从我们手里借?”  

“如今赵爽奉命,掌管邯郸,维护着大河以北大半的地方。他跟我们不同,怕是要做出点政绩,接下来好在咸阳那边邀功。从我们手里借,能够尽快稳定局势。”  

听着郭开这么说,韩仓还是有些迟疑。  

“可我还是担心,如果秦与燕开战,那么粮食必定紧张。若是粮价飞涨,到时候赵爽用三百钱的价格还给我们,不是亏大了么?”  

韩仓的担心也曾是郭开心中的担忧。不过此时,他心中便有了主心骨。  

“秦与燕要和谈了。”  

郭开一言,韩仓瞬时面色一变。  

“这是真的么?”  

郭开点了点头。  

“燕国雁春君那边传来的消息,燕王准备割出督亢之地,用以求和。”  

“可秦国军势正盛,会答应么?”  

韩仓说着,心中跟什么东西在挠一样。  

“很多人都在赌,秦军会一鼓作气,拿下燕国,所以都把粮食憋在手里,准备高价出售。可若是秦国和燕国和谈,那粮食就不值钱了啊!”  

郭开点了点头。  

“我听咸阳那边的人消息,秦王为了维持大河以北的局势,所以有意如此。秦军接下来的战略是大河以南的魏国与楚国。燕国偏处一隅,无碍大局。  

这些年天灾兵祸,赵国的底子太烂了。尽快恢复粮价,安定民生,积蓄实力,秦军才能一鼓作气,灭魏楚。”  

在大河以北有两个都会圈,如今秦国已经拿下了一个。而另一个则在燕国的手中。不过相比邯郸,燕国的蓟城的经济规模要小许多。相比赵军,燕军的力量也要弱许多。  

韩仓听了郭开的话,心中拿定了主意。  

“那这样说,可以借!”  

“得快,今年的秋粮收上来,那么粮价会下降很多。等到明年秦与燕正式和谈,到时候,粮价怕是会继续下降,我们就没有多少赚头了。”  

第五百三十章忠臣(第2/3页)  

韩仓听着,点了点头。  

“把钱都放在粮食上,我们与燕国那边的生意的利润都少了许多。既然秦与燕要和谈,也是时候将手上的粮食都换出去了。雁春君那边的生意,也该开始了。”  

“这件事情你去办,先拿出一批粮食。赵爽这小子,我终归有些信不过,先试试水,免得让他坑了。”  

“我明白了!”  

屋宇之中,雪女看着镜子,顾影自怜。  

雪女在汉阳君的府上已经待了好几日,虽说好吃好喝待着她,可赵爽却连影子也看不到。  

雪女还是第一次,对自己的姿色有所怀疑。可随即,她又摇了摇头,小脑袋里乱七八糟地想着。  

说不定这个赵爽就有龙阳之好什么的。要不然,以他在秦国的地位,为何府上连一个貌美的姬妾都没有,和那些达官显贵完全不同。  

不然,以他的样貌,怎么会没有女子倾心?  

雪女想到那日见赵爽的场景,心中啐了一口。  

我在想什么,那个恶贼,白瞎了这么一副好皮囊,一定是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爱好。  

对,一定是这样!  

不少达官显贵,都有蓄养的恶心爱好。  

这个赵爽说不定比他们还要下作。  

雪女看着镜子里自己倾城倾国的脸庞,如是想着。  

“雪女姑娘,君上有请。”  

终于要请我了么,最终还是要忍不住么,果然他和那些达官贵人没有什么区别。  

心中千般情绪,终究化为了一声冷漠而又平静的声音。  

“知道了,我马上就去。”  

雪女一笑,拿着梳子,开始打扮了起来。  

只是,当她来到屋子里,等待她的不是赵爽一人,而是一屋子的人。  

“君上,邯郸之东,至白渠一带,我军很快安定了秩序,新授田二十万亩,属下前去察看了一番,长的苗子还不错。”  

“君上,番吾城周围十几个村庄,今岁的耕田不及去年一半。恐怕还得开仓赈济,到来年才能好转。”  

他好像很忙,脸色也不怎么好。  

雪女看着此时的赵爽,不知为何,总感觉他此时的身形要比前几日见他时要消瘦不少。  

此时的赵爽与雪女印象之中那大奸大恶的形象完全不同。  

那摇摇欲坠的身影仿佛是被沉重的政务和艰巨的民生压垮了一第五百三十章忠臣(第3/3页)  

一时间,雪女积郁在心中那股恶意,稀释了许多。  

“赵国连年天灾,又碰上了赵王迁这么一个君王,历代赵王的积累,到现在也剩不下了许多。”  

说到这里,赵爽的身体晃了晃。  

“君上,你没事吧!”  

赵爽摆了摆手,仰天四十五度长叹了一声。  

“只可惜,苦了赵国的百姓啊!如今最为重要的是,安抚流民,让他们复归田垄。”  

这一瞬间,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