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请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四百六十四章请教(第1/3页)  

邯郸。  

接连两败,赵国的邯郸军团,完完全全被摧毁。十数万人,尽丧秦军刀下。  

赵国举国哗然,满朝公卿,深感不安。  

秦军攻下了赤丽、宜安,并不会就此罢手,下一个目标,就是邯郸了。  

邯郸的北部并没有长城,秦军可以一股而下,兵围赵都。邯郸若是下了,那么赵国也就亡了。  

“王上,此刻情势危急,还是急招李牧南下,以御秦军。”  

郭开位于朝班之前,听着朝臣的谏言,一言不发,只是看了班列之中一眼。  

赵王迁的宠臣韩仓从朝列中走了出来。  

“大王,此言不然。当初扈辄率领十万军,尚不能挡住秦军。现在李牧的军队只有数万,可挡得住如狼似虎的秦军?”  

赵王迁听着这话,有些担忧。  

“卿以为如何?”  

“不如议和!”  

韩仓话一开口,便有人叱喝。  

“荒谬。我大赵尚有十数万大军之时,秦国都无和谈之意。现在,兵毁将亡,秦国怎么反会有和谈之心?”  

韩仓讷言,灰溜溜退了出去。郭开闭上了眼睛,心中暗道一声废物。  

“够了!”  

朝堂之上,争论不休,赵太后最终挥了挥手,斥责了一声。  

娼妇出身,从赵国王后晋升为太后,  

“就让李牧南下,以抗秦军。”  

郭开面色一变,看向了赵太后,有些意外,她的反应。  

朝会散后,赵太后将郭开留了下来。  

“我刚才见相国面色有异,朝会之上群臣讨论之时又不曾出口,故而留下相国,想问问你有何高见?”  

“太后,当初李牧就在先王面前进谗,说太后出身不正,会扰乱宗族血脉而导致社稷倾覆。太后今日为何力主要用他?”  

赵太后看了一眼郭开,轻轻一笑。  

“打仗的事我不懂。可赵国如果完了,我难道会有好处么?”  

略带警告的话语,让郭开低下了头。  

“如今公子嘉在代地,李牧又在北境。如果秦军南下,他们勾结,趁机作乱,又当如何?”  

“这…”  

“这一仗打赢了,赵国之第四百六十四章请教(第2/3页)  

危自解。可如果打输了,于我们也无损,反而可以趁势处理公子嘉。不是要议和么?议和便要割地,那就将代地割给秦国,也省得我们麻烦了。”  

“太后英明。”  

月狼谷。  

巨大的图腾柱前,一人一骑止步。  

很快,从谷中出来了两个月狼之裔的女子。  

“是谁?”  

来人撤下了兜帽,露出了真容。只是,眼前的两个女子显然不认识。  

“这是我族领地,其余人不得进入。”  

赵爽一笑,从袖子中拿出了一块奇特的红玉。两个女子见了,立刻跪了下来。  

“主上!”  

“带我去见乌素。”  

“是!”  

月狼谷中,不再是牧帐连绵,而是建立起了木屋。首领乌素的房子,便在谷中深处。  

赵爽一路走来,见谷中种着不少奇特的花草,想必是月狼之裔制作毒药之用。  

从马上下来,走进乌素的首领屋中,里面有着一大堆的人。  

将近十年未见,这里面许多的年轻的面孔赵爽都不曾见过。他走上了首领的位置,坐了下来,而一众人则当面行礼。  

“参见主上!”  

“起来吧!”  

赵爽挥了挥手。这些年来,月狼之裔整个部落隐居在这里,不仅帮助赵爽驯养战马,更是培养了不少的杀手。  

“主上月氏一战,大破十万月氏大军,威震西域,我等由衷敬佩。”  

乌素走在最前,两鬓有些斑白的他如今面上却难掩激动之情。  

赵爽有些意外。  

“你们是如何知道的?”  

“前些日子有一支游牧的部落,经过月狼谷时,我们听到的。”  

“匈奴那边如何?”  

月狼之裔最为重要的任务,还是监视匈奴的动静。  

“听闻月氏动乱,匈奴单于头曼曾有意西侵,趁机捞一把。不过最近东胡和赵国那边都有异常的动静,又听闻秦国的安西镇军镇守北境,他也不敢分兵到此。”  

此时月氏初定,人心未安。匈奴如果大肆入侵,那么局势必将混乱。  

“月狼之裔在此第四百六十四章请教(第3/3页)  

已经蕃息十年,部落如何?”  

乌素一听,低下了头,老实说着。  

“全赖主上恩德,有户七千,口四万,牛羊二十万,马匹七千,马弓三千,各类箭矢三万余。七帐之民、一帐之兵,栖息于月狼之谷周围草原。”  

没有了外在的威胁,又有着肥沃的草原,月狼之裔人口恢复的很快。不过,他们无法靠贸易获得铁器与军备,自己也无法大规模制造。所拥有的,也仅仅够防卫。  

“我已经尽收河西东地。然领地初附,又有月氏十余万战俘,人心不齐,我欲于北境大练骑军,震慑胡羌。月狼之裔,也率部而来吧!”  

“多谢主上恩德。”  

肥地。  

秦军营帐连绵。  

刚刚的一场大胜,还没有高兴多久,十万秦军之前,又有了一个新的敌人。  

李牧率军南下,设阵于肥地。一下子,整个秦军营寨之中的氛围都紧张了起来。  

“这就是李牧军寨的布阵?”  

樊於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