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虎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漳水岸边,旌旗招展。  

赵军的营寨,一片破败之象。鲜血映红了斜阳,人头滚滚落地。秦军攻武城,赵将扈辄率师救之,为秦军所败。  

十万赵军,人头落地。  

虎甲护卫,樊於期身边最为精锐的甲士分开了道路。他们的面前,则是赵军大将扈辄。  

樊於期挎剑而前,看着眼前狼狈不已的赵军大将。  

“赵国的十万大军,就剩下你最后一个了。”  

“秦人残暴,我恨之晚矣,白白害得十万兄弟葬送在了这里。”  

扈辄无论是身高还是身材,都比樊於期要强上不少。可是此刻,他偌大的身躯却因为激愤,微微颤抖着。  

樊於期面色不变,轻轻说着。  

“你恨什么?”  

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扈辄已经放开了。  

“我一恨听信郭开之佞言,要与李牧争功。若是李牧为帅,我十万大军何至于葬送至此。”  

“李牧?”  

对于当世兵家而言,白起、廉颇已亡,而李牧便像是一座高山,冠绝在一众兵家之人面前,看起来是如此高不可攀。  

不过,樊於期却是不置可否。刚刚建立了不世之功,阵斩十万赵军,樊於期正是志得意满之时。  

这座高山,终有一日会有人去跨越。  

而这个人,会是自己。  

心中充满了信心,樊於期轻声一笑。  

“然后呢?”  

“我二恨庞煖年老。百岁之期,才得出仕。当年十万大军,若是攻下咸阳,何至于今日让尔辈猖狂。”  

樊於期眯着眼睛。他在扈辄眼中,看到了一丝崇拜。  

“还有么?”  

“我最恨林鹿侯赵爽早逝。若有他在,赵国何以让赵王迁、郭开这等昏君、佞臣,败坏了江山。”  

“赵爽么?”  

樊於期咬着这个名字,轻轻一笑。  

“说完了?”  

“完了!”  

扈辄大吼一声,不待秦军虎甲上前,便拔剑自刎。  

樊於期冷冷看着眼前一切,挥了挥手。  

“将军报送呈咸阳。”  

“诺!”  

看着眼前流淌着鲜血,死不瞑目的赵将,樊於期轻轻呢喃一声。  

“赵爽!”  

阿嚏!  

军帐之中,赵爽打了个喷嚏。  

阿莉雅在旁,坐在小椅子上,有些担心。  

“君上生病了?”  

“这鬼天气怎么这么快就冷了。”  

丘比居站在一旁,笑嘻嘻说着。  

“君上,今岁早寒,您可得注意一下身体。”  

赵爽挥了挥手,大帐之中,燃烧着炭火,烘得暖暖的。自从月氏各个部落归顺之后,赵爽这里的后勤压力缓解了不少。  

除了必要的军备物资,已经不需要大规模从金城运粮了。也因此,赵爽不需要急战。有着后勤支撑,战事完全可以僵持下来。  

“北面的三家部落和南面七家部落有消息了么?”  

东西相持,战事僵持了下来。对于赵爽而言,战事一旦不用速决,那么月氏公主这张牌就可以发挥最大的用处。  

“十家翕侯都已经给了答复,他们表示会遵守月氏的传统,奉公主为王。只是莫克度那边监管得很严,他们约定,最迟明年春,便会举部归附。”  

若是这十部翕侯都归顺,那么敌我形势的对比一下子就变了。月氏王城那边的七万胡骑也就剩不下多少,其余怕也会不战而降。  

“明年春?”  

“为什么?”  

“有一个消息说,巴雷特的儿子雷纳德在乌孙取得了大捷,正率部回转。这便是这十部翕侯迟疑的原因。”  

“所以若是明年春巴雷特的儿子还没有回转,他们才会下定决心,投靠我们?”  

“应该是这样的。”  

赵爽一笑。正在此时,白露拿着一根竹管,走了进来。  

赵爽接过了来自秦国的情报,打开一看。  

秦军大捷,斩赵军十万,但粮草未继,未能攻下长城,直逼邯郸城下,欲待来年兴兵,攻邯郸。  

赵爽看了一眼,抬头看向了白露。  

“去给杨端和致信,要让他务必做成一件事情。”  

昌平君府。  

前方发来了军报,让昌平君乐得好几天都是眉开眼笑的,把军报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军功一立,楚系的人马在秦国会边的更加稳妥。  

昌文君一路走来,见昌平君脸上笑意未曾收拢。  

“大兄,今早传来了一件事情。”  

“什么?”  

“赵爽说前线战事僵持,恐匈奴有变,趁机南下,与月氏叛军合击。所以请朝廷让重甲军移戍,拱卫西境,以防匈奴。”  

昌平君脸上笑意凝滞,摸了摸自己的胡子。  

“此番大捷,来年必再兴兵赵国,趁势灭赵。赵爽那边不参与进去,也好。”  

“我听说赵爽在那边打得不错。鹿尾山一战,破胡骑三万,斩首六千…”  

昌平君挥了挥手,没有让昌文君说下去。  

“月氏国内东西僵持,赵爽只有一万军,可对面却有七万胡骑,便是分化拉拢,也没有这么快能拿下。而且,赵爽终究不是月氏人,没那么容易掌控局势。便是他最后能助月氏公主复国,可相比灭赵之功,也算不得什么。”  

说到这里,昌平君眼中透露着一股恨意。  

“更何况,如今月氏王城的那个监国,也没有那么容易对付。”  

“老师。”  

莫克度找到了都铎,面色有些惊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