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再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林鹿侯”  

浅叶山庄之外,燕丹带着一众人正欲离去,荆轲与秦舞阳前来送行。只是,燕丹一路之上,却像是有着心事,心不在焉的。  

“太子殿下,可是为了燕国之事?”  

罗网已退,浅叶山庄之围已解,各路墨家弟子也打算回转。秦舞阳看出了燕丹似有心事,以为是因为燕国的事情,随问道。  

燕与赵之间的关系,终究时好时坏,燕丹本想要以此行,缓和燕赵之地江湖势力的矛盾。事实上,他也达到了目的。  

可此时,燕丹的心思却不在两国之间的形势上,而在一个人。  

“我听说燕王最近又起了与秦联盟,合力攻赵的心思。”  

荆轲在旁,轻轻一笑,便是江湖中人,对此也是不以为然。  

燕丹为此牵动心绪,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秦赵燕三国中,秦国越强而燕国最弱。父王不思结赵以御秦,反而结秦以攻赵,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燕丹说得已经是客气的了。与秦国不同,赵国四面受敌,在长平之战前,赵国与秦国并雄。可是在此之后,赵国国势已经衰弱。燕王却还是贪图眼前的利益,每次与秦国联盟,想要夺取赵国的土地。  

只是,对于赵国来说,攻秦不利,可是对付燕军却是绰绰有余。每次秦国与燕联盟攻赵,赵国丢了多少土地,便从燕国那里获得补充。  

到最后,秦国占了大便宜,而燕国往往损失最大。  

燕国朝野之中,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结秦的弊端。一旦赵国灭亡,燕国还能独存?  

只是燕王喜却是刚愎自用,在秦国的连横攻势之下,屡屡为之所诱与秦联盟攻赵。  

燕丹长叹一声。  

“秦的远交近攻之策自范睢起便是屡试不爽。可父王就是不明白,金银美人再珍贵,又哪有土地子民重要?”  

燕丹改变不了现状也只能叹息一声。  

“只是我却不是为此而是因为大统领。”  

“大统领?”  

荆轲与秦舞阳看向了燕丹,有些疑惑。  

“大统领怎么了?”  

燕丹有些犹豫,最终还是说出了心中的猜测。  

屋外清风徐徐焱妃与月神各据一座背对着一言不发。  

长久的等待后焱妃终于还是忍不住了拍着桌子。  

“这都多久了!”  

几天前焱妃和月神便已经得到了墨家大统领击退罗网的消息。这几天,焱妃和月神都在等待着赵爽来找她们。  

只是,几天过去了,她们两个还是等不到赵爽的人影。  

“姐姐这就沉不住气了!”  

月神轻轻一笑,摆了摆袖子。焱妃看了一眼她的妹妹从小就有一个习惯焦急的时候就会扯袖子。而现在月神的袖子都褶皱成什么样了!  

“你也好不了多少!”  

屋外响起了脚步声正当焱妃与月神的脸上充满了期待之时,娥皇出现在了她们的面前。  

这是…怎么了?  

娥皇本来准备打算禀告一个紧急的消息,可是刚踏进屋中看着屋中两位的面色,怎么觉得得那么诡异呢?  

“两位护法,弟子得到一个紧急的情报。”  

“何事?”  

“罗网在败退之后,正在秘密聚集人手。趁着浅叶山庄各路援兵离去之时,再发动袭击。”  

“你说什么?”  

焱妃站了起来,心中有着几分焦急。  

“那墨家大统领在哪?”  

娥皇一愣,感觉焱妃这个问题有些奇怪。只是,紧接着,便也释然了。毕竟阴阳家与墨家有仇,这个墨家大统领更是死敌。  

护法大人担忧他的下落,也很合清理。  

“应该还在浅叶山庄之中,我们的眼线并没有发来他离去的消息。”  

与焱妃相比,月神显得更加稳重。  

“罗网大败,此时还能聚集多少人手?”  

“罗网中人尚不清楚,可我们在邯郸的眼线发来消息,权臣郭开秘密派遣了八百死士,协助罗网。”  

“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浅叶山庄各路援兵陆续离去,此时在山庄之中多得是伤重养伤之士,能有多少战斗力?  

“奇怪,他还留在浅叶山庄做什么?”  

月神站了起来,此时与焱妃一样,脸上露出忧愁之色。  

“林鹿侯…赵爽?”  

长道之上,荆轲与秦舞阳看着燕丹,有些不敢相信刚才的话是从他口中说出。  

“太子殿下是说,大统领的真正身份有可能是昔年赵国大将赵爽?”  

秦舞阳说着,似乎想起了什么。联想起丽姬的异常,如果说大统领就是赵国大将赵爽,那么他心中的一些疑问就可以解释清了。  

为什么丽姬会在意墨家之中没有几人知道真实身份的大统领,隐约间似乎关系有些暧昧。甚至更有传言说,丽姬知道大统领真正的身份。如果大统领是赵国大将赵爽,那么他们两人早就相识,便可以解释了。  

“太子殿下是如何发现的?”  

与秦舞阳不同,荆轲并不怎么相信,甚至还有些疑惑。  

燕丹一笑,似乎有些惭愧。  

“我并没有什么证据,只是那日在看着树下的大统领,听着张生统领的话,心中忽然有了这个猜测。也许是我多想了吧!”  

秦舞阳反应了过来,看向了荆轲。  

“不是有传言说丽姬知道大统领的真正身份么?”  

“你的意思是?”  

秦舞阳的眼眸中有着光,作为多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