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忠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炎火熊熊,在洞窟中燃烧着“你们蜀山的人是什么意思?”  

力芒看着虞青,一张脸绷成了青色。  

就在不久之前,力芒得知了虞青带着一万匹织锦到达那个秦人封君的领地,然后换回了一万斛粮食的消息。  

而且,虞青与之相谈甚欢,甚至还在那里留了几日,才带着粮食回转蜀山。  

要知道,鹰山涧的秦军营寨已经建好。在此之间,力芒不是没有想过再去进行破坏,可是他手下附庸看见那道芦苇墙都不敢再接近,畏惧犹如神明。  

即使是强大的狼王,如果不能驱使群狼,也无法横行草原。尽管祝融部的人很强大,可要与秦军为敌,数量上并不占优。  

于是,力芒只能放任,眼见着秦军将营寨建立好。  

在此之后,秦军拥有了一道最为坚固的防线,只需要花费少量的兵力驻守,就可以遏制祝融部的攻势。  

而最新的情报,那秦人封君的部众已经开始规划土地,开垦、营造,忙得不亦乐乎。  

就在这个时候,蜀山的人带着大批粮食从那个秦人封君的领地离开。要知道,以蜀山在这里的威望,只要他们开了这个口气,接下来,周围大小部落都会放下警惕,与那个秦人封君往来。  

“我只是应守诺言,将应该给的东西给了汉阳君。至于粮食,则是他赠与我蜀山的。”  

虞青经过数日的交谈,对于赵爽的印象很不错。  

“赠予?笑话!”  

力芒根本不相信那个秦人会有如此好心,一出手就是那么一大笔粮食。要知道,马上就是冬日了,巴蜀之地各个夷民部落都缺粮。  

往日里,会有不少商人哄抬粮价,低价收购他们这里草药、织锦之类特产。而现在,那个秦人居然主动给了他们粮食,若说其中没有什么,力芒是不相信的。  

“你当我是傻子么?要是没有什么秘约,那个秦人会这么爽快么?”  

“事实便是这样,多说无益。”  

虞青说完一声,便转身离开。力芒看在眼里,心中更是愤怒。  

“滚,都滚!”  

南郑地。  

“虞青从祝融部离开了?”  

墨鸦站在赵爽身边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我们在祝融部的探子亲眼看见虞青绷着脸走了出去。而之后力芒更是怒火冲天,祝融部本在举行的火节都中止了。”  

赵爽一笑瞥了一眼墨鸦。  

“看来那一万斛粮食给得值啊!”  

墨鸦低声一笑随即又抬起了头,问了一声。  

“只是那一万匹织锦怎么办?”  

要知道这么大数目的货物,放在这里可是一时难以‘消化’必须运往咸阳才行。  

可问题是赵爽二十万部众迁徙到这里,花费巨大,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资金匮乏。将这万匹织锦送往咸阳可以尽早换回资金。  

“无妨我刚刚接到了消息,当时派出大月氏的使者已经回转,并且带来了月氏王的使臣。那边似乎也有意与秦国通商往来。”  

赵爽一笑。  

“这万匹织锦运往咸阳,价格也只不过翻个五倍,可若是运往大月氏那么或许会翻个十数倍乃至数十倍。”  

虽然此时赵爽还没有余力做这件事情,可是一旦商路开通蜀中的织锦、铁器可通过关中前往陇西再至大月氏。又或者,可以直接建立一条从蜀至陇再到大月氏乃至西域的商道。  

一旦成功或许赵爽今后的领地中的资金就不用愁了。  

“将这一万匹织锦先运往咸阳,收入仓库中。”  

“诺!”  

陇西。  

营帐连绵牛羊成群。  

自从数月前莫克度从月狼谷败退便率军后退,到了陇西与大月氏领地的边缘地带。  

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一片地域的草吃光了,便到下一个地方,机动性强,军事实力也很强。  

只不过,却缺少物资,尤其是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丝、盐、铁…。  

当然,如果是月氏、匈奴和东胡这些强大的部落都有着自己固定的草场,足以养活部民。甚至他们开始筑城,有了固定的王庭。  

可是像是莫克度这样不大不小的部落,却是很尴尬,所幸的是,他与大月氏的王族有着血亲,虽然在秦国境内,却随时可以投靠大月氏。  

而只要他们不生事,秦国的官员也不会去管他们。  

看着从帐外走来的自己的老师都铎,莫克度显得有些浮躁。  

“老师,那群匈奴人的底细查清楚了么?”  

莫克度率领自己的大军,却被几个匈奴女人挡在了谷外,灰溜溜的返回了领地,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都铎看着自己弟子的样子,他似乎有些过于在意了。  

“我已经暗查了北地大小部落,他们都不知道那个神秘的匈奴部落何时来的?后来,我又派探子再往北,进入了匈奴的河南地,终于找到了一点痕迹。”  

“什么?”  

“数年前,匈奴南下赵地,却惨败而归。就在那时,匈奴的一支部落‘月狼之裔’脱离了匈奴单于的掌控,而后不知所踪。”  

“月狼之裔?”莫克度念着这个名字,有些疑惑,“这个部落如何?”  

“这个部落虽小,可是很是强大,善驱狼、用药,与我们当初所见的那个匈奴部落很像。”  

“如果是这样,这么一支部落为何会在北地栖身?还有,那个奴隶印记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