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比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咸阳。  

昌平君的面前摆放着一叠急需丞相处理的公务,可他心中丧乱,却没有心里俯首于案牍之间。  

楚国巨变。楚王病死,李园于王宫棘门发动政变,刺杀了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扶立太子熊悍为新楚王,联合自己的妹妹太后李环,掌控了楚国的朝政。  

昌平君是楚王的长子,是当年熊完在秦国为质的时候生的儿子。当年春申君入秦,将熊完从秦昭襄王手中救回了楚国,而昌平君则留了下来。  

按照嫡庶之分,昌平君是继任楚王的最先人选。可是,楚王是不可能将这位从小留在秦国并且担任高位的长子接回楚国担任太子的。  

某种程度上说,昌平君处在相当尴尬的境遇上,所幸的是,华阳太后是他最能依靠的靠山,并一路扶持他到了今天的地位。  

楚国的政变,对于昌平君而言,并不全是坏处,相反,无论是楚太后李环还是如今已经窃取令尹的李园,都会大力讨好他这位在秦国握有实权的相邦,从而缓解秦楚之间的关系。  

“兄长,楚国那边已经来了人,带来不少珍贵的礼物,并带来了楚王的信。”  

昌文君将信放在了桌案上,旁边就是一堆的公务竹卷。昌平君一手捶在桌案上,怒气蓬发。  

“竖子!”  

昌文君噤声,一时间不知道昌平君在骂谁?  

昌平君暂时平息了心中的怒气,看向了桌上的楚王的信,轻声一笑,带着几分轻蔑。  

“这信不看也罢!”  

昌文君脸上露出了笑容。对于这位新楚王,昌文君心中存有几分敬意,却并不是因为这个人,而是那个位置所代表的意义。  

“看来兄长是不满意这位新楚王啊!”  

昌平君摇了摇头。  

“不是我小看这位兄弟,他比咱们这位秦王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楚国势衰,在所难免。”  

自从四十多年前白起攻灭郢都之后,楚国的国势便一落千丈,失去了起家时的云梦之地,江汉平原数以百万计的田地与大量的民众。  

楚王熊完并不是个杰出的君主,可是有着春申君辅助也止住了楚国下颓的国势。这些年来楚国的国力回升,渐渐有了与秦国分庭抗礼之势。  

不过这一切到了现在便会停止了。  

“兄长的意思是?”ωωω.九九九)xs(  

“李园一竖子,醉心权术有什么治国的能力?更何况,他之所以能够当上令尹不过是依靠熊悍正统之名。”  

楚国主弱臣强各地的封君所拥有的权力比秦国只强不弱,其中最强者便是项氏一族。李园并没有春申君那样的能力与威望,能够统合朝野之间的力量。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楚国王室的权威怕是会下降得厉害。  

昌平君一笑看向了昌文君。  

“别忘了我那位兄弟负刍可不是简单的角色。只不过,楚国境内纷乱,对于我等来说,也未尝都是坏事,农家正可趁此机会大力发展势力。我们的——”  

说到这里,昌平君忽然一皱眉止住了话音。昌文君看在眼里,问了一声。  

“兄长怎么了?”  

“我能想到的事情,那么赵爽呢?”  

便在此时屋外传来了一声声响。昌平君面色一变质问道。  

“谁?”  

“君上是我。”  

“快进来!”  

田光从外跃了进来,见了一礼。自从嫪毐之乱后,田光便一直隐藏在关中,等待昌平君的命令。  

“何事?”  

“南郡的消息,墨家有异动,云梦有大批的墨侠朝东进入了楚地,去向不明。”  

“农家的人刚刚进入南阳,墨家就已经深入楚地了么,赵爽的动作真是快啊!”  

“君上,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昌平君双手紧握,目光一闪。  

“既然他们已经去了,那就试试看,墨家大统领的成色如何?田光,你立刻回去,组织农家六堂,对付墨家。此战,防止墨家势力深入楚地,与百越连成一片。”  

“诺!”  

山中樱庭。  

玄翦与惊鲵站在赵爽面前,手中握着长剑。  

赵爽的手中拿着惊鲵的那张属于罗网的蜘蛛面具,饶有兴致地看着。  

“赵高在很短时间内就重组了罗网,只不过,吕不韦的存在,让罗网的处境仍然很尴尬。”  

玄翦的话并没有让赵爽意外,作为一个存在时间很长的杀手组织,该如何选择才能继续生存在下,罗网很是清楚。  

“借助秦国的力量渐渐强大,这是罗网早就已经定好了的。只不过现在,该是罗网选择新的组织的时候。”  

赵爽一笑。眼前的两个人都曾经是罗网天字一等的杀手,对于罗网的了解要远远超过其他人。  

“罗网也好,阴阳家也罢,都是在时代的浪潮前,登上巨舰而已。”  

时代将要变化的前夕,不少人都已经看出了端倪。  

“那你是不是也是其中的一员呢?”  

惊鲵看着赵爽,目光之中还有淡淡的戒备。事到如今,她已经察觉到了,即使她帮助赵爽除去了嫪毐,可是依然无法离开。  

因为惊鲵渐渐清楚,她现在已经变成了赵爽的一个弱点,成了外界想要突破赵爽这个新贵防线的一个突破口。  

只不过,这样的选择,对于惊鲵和她女儿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只是,赵爽终究是个危险的人,惊鲵心中还有着几分担忧。  

白凤的身影越过庭院高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