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阻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河谷之旁,尸横遍野。  

墨家与罗网刚刚经历了一场战斗,战场之上还残留着痕迹。  

荆轲快步地走进了战场,扶起了一名还有生息的墨家弟子。  

“兄弟,挺住!”  

荆轲将这名墨家弟子抱在怀中,他不通医术,混迹江湖,只懂得简单的外伤治疗。可他怀中的墨家弟子,伤势太重。  

燕丹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秦舞阳。  

“他伤势太重,已经救不了。”  

燕丹摇了摇头,有些无奈。  

眼看着这名墨家弟子倒在自己的怀中,荆轲的脸色很是复杂。  

“为什么会这样?”  

“他们在参与一场本不属于他们的战斗。墨家本没有必要参与进秦国内部的纷争之中,可是大统领先是在大泽山与秦军联手,杀死了六剑奴。现在又召集了大量的墨侠,在这三川河谷,与罗网一较高下。”  

“他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  

秦舞阳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却见燕丹摇了摇头。  

“我并不知道大统领是为什么这么做,只知道现在只有一个人能够阻止他。”  

“巨子!”  

秦舞阳与荆轲同时说出了这个答案,燕丹点了点头。  

“墨家在久远的历史之中,曾经与秦国的关系很是紧密,先代巨子腹就曾助秦惠王。可是之后,墨家终究还是离开了秦国。”  

“这是为何?”  

“其中的恩怨已经相当久远,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秦国所取的霸道与墨家兼爱非攻的理念,不能并存。”  

荆轲与秦舞阳听着燕丹的话,深有感触,不禁点了点头。  

“尔等何人!”  

十数名墨家弟子赶到了战场,对于燕丹三人,他们并不熟悉,当下,充满了戒备。  

“我等是墨家中人,大统领何处?”  

秦舞阳站了出来,问道。  

这十数个墨家弟子听了秦舞阳的话,仍旧没有放下戒备。  

“既是墨家中人,可有凭证?”  

秦舞阳拿出了墨家弟子持有的明鬼绳结,用来证明自己的身份。看到秦舞阳手上的东西,这一群人放下了手中的兵器。  

“听你们的口音应该是燕赵之地的墨家弟子,这里的事情与你们无关,你们还是尽快离去,免遭杀戮。至于大统领,我等也不知他的踪迹。”  

燕丹的眉头微微一蹙,很显然,这群墨家弟子已经有了很强的领地意识,以墨家大统领为首。  

“都是墨家弟子,若是有难,我等亦可相帮。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荆轲的话语让这十几名墨家弟子有些承情,为首者微微一抬手。  

“数日前,罗网的刺客开始对附近的据点开始进行围剿。我等血战数场,双方均有伤亡。多谢这位兄弟的好意,只是,没有大统领的命令,秦楚之地以外的墨家弟子,不得参与这场争斗。”  

“我看你们心中只有大统领,连巨子都不放在眼里了!”  

秦舞阳听了他们的话,心中大怒,斥责道。  

十几名墨家弟子感受到了秦舞阳微微的敌意,其中冲动者轻喝了一声。  

“少废话,识相的立刻离开。罗网现在可是不分地域,只要是墨家弟子都会动手。你们若是做了亡命鬼,可不要怪我们没有提醒你。”  

“你!”  

燕丹拦住了冲动的秦舞阳,拱手道。  

“多谢诸位兄弟,我等告辞。”  

燕丹带着两人离开了战场,荆轲回头看了一眼,那十几名墨家的弟子正在收拢尸体,甚至,就连罗网的也在内。  

“太子殿下,刚才那些人也太嚣张了!”  

山野据点之中,秦舞阳有些不忿,因为刚才一众人的话,他们显然已经是另立山头了。  

“此刻,还是先找到巨子再说吧!”  

一名太子府的侍卫从旁走来,见到燕丹,便半跪了下来。  

“太子殿下!”  

“何事?”  

“蓟都那边传来了情报,雁春君自新郑回国之后,便在王上耳边说了不少太子殿下的谗言。”  

碰的一声!  

秦舞阳的手拍打在木质的桌案上,沉重的声音难掩他心中的怒气。倒是燕丹,显得有些冷静。  

“王叔说了什么?”  

“雁春君说太子殿下在中原招揽游侠、亡命剑客,其心莫测,让王上提防。王上听说之后,急招殿下回京,诏命怕是不久之后便会送到。”  

“为什么是在这个时候?”  

燕丹喃喃一语,心中有些疑虑。这个时间节点,实在有些太过微妙了。  

拉山头也好,培养势力也罢,这些都不重要。  

燕丹所见,秦楚之地的墨家势力在大统领的带领下,正在向秦国靠拢,而这次与罗网的争斗,则是关键事件。  

墨家在向秦国靠拢,则是燕丹真正在意的。  

为了阻止,燕丹必须做什么!而他相信,墨家内部对于大统领的所作所为,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只要能够找到六指黑侠,燕丹有自信,劝说巨子,让他阻止大统领。  

可是现在,在这关键的时候,雁春君却忽然发难,燕王急召他回都,燕丹不确定,这一切的背后是否依旧只是一次偶然?  

如果回燕都,那么燕丹势必无法完成接下来的事情,可若是不回,燕王是什么样的人,秦舞阳很清楚。  

“似乎有人不想要看到我继续留在这里。”  

燕丹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声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