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心怀鬼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说完,便有下属送来牲畜之血,臧洪端起身前的牲畜血碗,用手指沾血,摸在嘴上,脸上,同时,凌厉之极的话语也是说了出来。  

“盟誓: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吕煜等人也端起身前装着牲畜血液的小碗,用手指沾了些血液,直接往嘴上脸上抹上去。  

吕煜之前在电视剧上看到,歃血为盟是要在自己手上来一刀,他之前是做好心理准备的,不想这时代的人倒也不自虐,没事往自己手上来一刀,这刀要是生锈,直接就破伤风gg了。  

“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众人喊完这盟誓之言,一个个都是热血上涌。  

毕竟这会盟之后,他们便是行正义之举,而且联盟的人多,他们就不算势单力薄了。  

吕煜看着臧洪,眼中还是有些佩服的。  

这个广陵功曹,可以说是在场的会盟之人之中,为数不多是真正的为匡扶汉室而来的了。  

乃是真正的义士。  

在袁绍袁术未来的时候,刺史、太守们互相辞让,谁也不敢先登坛主盟。  

毕竟这盟誓之人,在讨董失败之后,肯定是必死的。  

所以大家都推荐臧洪。  

吕煜倒是想来做,不过他年纪尚轻,能够成为这十八路诸侯之一,都算是比较勉强了,这要去盟誓,确实有点太年轻了。  

另外...  

乱世之中需要声明是真的,然而枪打出头鸟,这也是真的。  

若是吕煜自己的名气大过与他的实力,对他来说,是没有半点好处的。  

盟誓之后,众人纷纷走下高台,在高台前面的食塌案牍前跪坐下来了。  

吕煜看着左右的人。  

即便是没来的人,也是拍了代表过来的。  

像是孙坚,他的囊旗之下,便跪坐着一个脸上尚且有稚气的年轻人。  

此人英气勃发,在这种大场面之下也并不怯场。  

吕煜只是一打听,便知晓他是孙坚之子,后来鼎鼎有名的江东猛虎孙策了。  

吕煜在看着孙策,后者也在观察吕煜。  

毕竟这十八路诸侯之中,便只有吕煜的年纪最轻了。  

吕煜是及冠之年,只比孙策打了四五岁而已。  

这年纪,算是同辈的了。  

转头,坐在吕煜侧边的,则是曹老板,只见他身后先是站着陈宫,其后的那几个人膀大腰圆的,一看便知道是军中好手。  

这些都是曹家夏侯家的猛将啊!  

对比吕煜,曹老板的这个优势,不可谓不大了。  

众人坐定之后,位于袁绍囊旗之下的一个年轻人马上开口了。  

“我父已经是在渤海集结大军,不日便要攻破旋门关,不知道诸位准备得如何了?”  

盟誓之后,臧洪的作用就不大了。  

虽然他现在坐在主位之上,但因为他形单影只,只是广陵功曹而已,手底下并没有士卒,在这行军打仗方面,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发言权了。  

“我大军早已经集结,随时可以进攻,既然渤海太守已经准备好了,我等自然就不能落下。”  

说话的是一个身长七尺有余的壮汉,吕煜看着他身后的囊旗,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王字。  

显然便是河内太守王匡了。  

河内郡太守王匡,字公节,兖州泰山人,算是他第一个与吕布交手的,可惜...  

吕布有点猛,王匡不是对手,被董卓击败后败逃乡里,想与张邈会合,但被其所杀害的胡母班之亲属联合曹操攻杀致死。  

过不了多久,便是一具尸体了。  

吕煜在底下暗自点评。  

“我父亲也已经在南阳点好兵马了,随时可以发兵。”  

孙字囊旗之下,孙坚话语虽然稚嫩,言言语之中却是带着自豪之意。  

积极发兵,攻伐董卓...  

自然是值得称谓的。  

若是联盟是铁板一块,各个都想着讨伐董卓,为大汉计,孙坚自然是能够抢得头功的。  

然而...  

别说联盟了,就算是他的临时上司后将军袁术...  

都在他后面下绊子。  

“长沙太守准备好了,我家主公自然也准备好了。”  

说话的乃是一个武将,是袁术部将张勋。  

“我大军已然陈兵陈留,随时可以进攻。”吕煜也适时表态。  

讨董肯定是要讨的。  

但他手底下现在还没有多少猛将。  

张辽或许可以一用,但是肯定不是巅峰吕布的对手。  

现在刘关张三兄弟应该也在酸枣才是,若是能够找到这兄弟三人,倒也不是不可以拿来一用。  

至于要收服刘关张三人。  

枭雄如曹老板都难以收服,吕煜自然也就收服不了了。  

关键是刘备的野心太大,而关羽张飞两人都以刘备马首是瞻,实在是没办法啊!  

吕煜现在全是撸得曹老板的羊毛。  

不管是郭嘉也好,荀彧也好,张辽也好,郝昭也好。  

刘备手底下的人,有许多还是非常优秀的。  

现在也大多在微末之中。  

得找个机会安排一下。  

就在吕煜沉思的时候,曹老板也是表态了。  

“董卓之罪,暴于四海。今我必兴刀兵,讨伐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