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两郡归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将何仪的项上人头送到主公那边。”  

魏延吩咐手底下人处理何仪的尸首。  

在此之后,魏延才看向这定颍城中还剩下来的人。  

这几个人,是将何仪绑起来了。  

现在想着投降,可是太晚了一些?  

吕煜之前在魏延耳中可还是说过一些事情的,对于这些降兵,只要没有威胁了,就要尽量的收编起来。  

毕竟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劳动力。  

这一点,吕煜作为后世人,可是太了解不过了。  

是故,魏延心中虽然是看不上这些人,但还是对着下面的人挥了挥手,颇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将这些降兵都送到颖阴城去,看军师如何安排。”  

“诺!”  

下面的士卒,纷纷上前将定颍城中的守卫缴了械,身上的甲胄也全部褪了下来,用一根藤条长绳将这些人的手控住,拉成了降兵长龙。  

魏延见到此处,轻轻点头。  

“王野,将定颍城好生收拾,城中也修缮一二,你便先镇守在此地了。”  

在魏延身后,原本是教官游侠的王野重重点头。  

魏延现在在军中的威望,早已经不是他王野能够比的了。  

另外...  

论起领兵打仗来说,王野也自认为他是不如魏延的。  

更何况,魏延还是主公的结义兄弟。  

不管是在哪个方面来想,王野对魏延都是非常敬服的。  

留下王野还有五百人之后,魏延带着降兵俘虏,便朝着上蔡城奔袭而去了。  

虽然张辽已经早动了。  

但他能快一点到上蔡,肯定是要快一点到的。  

毕竟这何仪之所以会败,便是因为主帅身边的守卫力量太薄弱了,以至于让他们偷了指挥部,对何仪手底下的大军也是逐个击破。  

虽然何仪手底下的人手是吕煜手底下的数倍之多。  

然而...  

在进攻上蔡,进攻定颍的时候,吕煜与何仪在投入战场上的士卒来看,他是有兵力优势的。  

埋伏范雄的战役之中,吕煜手底下的人手虽然不够,但从战争层面上看,他并非绝对劣势。  

毕竟战场上,有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最主要的因素。  

埋伏范雄的时候,吕煜有地利的优势,而且范雄所部长途奔袭,士卒疲敝,吕煜也可以说是有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吕煜至少占了两个。  

他又怎么能算是劣势的一方的?  

这便是战场指挥的魅力了。  

你在整体上的势力,或许是不如对面的。  

但是你可以用你的指挥,制造出有利的局面,在局部战场上,你是优势打劣势。  

这种战法...  

何仪实在是没有任何造诣。  

这也是他输给吕煜的最主要的原因。  

上蔡城上,魏延已经是回来了。  

城中守城的只有两千人不到。  

但都是精锐,现在魏延进来了之后,便有七八千人了。  

而且...  

吕煜手底下的人手,远不止这些。  

在知晓吕煜必然成势之后,颍川、汝南的那些士族纷纷表态。  

有的派出数百人,有的派出一两千人,全部来襄助吕煜。  

显示出他们的态度以及提前示好。  

这拼拼凑凑之中,居然还拼了接近一万人。  

看起来这颍川汝南黄巾军势大。  

但这些士族的力量,恐怕比这些黄巾军更甚之。  

毕竟黄巾军是干柴烈火,用水可以浇灭,但是那些士族就像是你的皮肤,你肚子里面的蛔虫。  

你要想对付他,杀了他...  

在没有研究出好药来,便只能挖开自己的肚子,将自己的皮肤全部清除...  

但...  

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  

当然...  

就现在来说,这些世家对吕煜来说,还算是积极的。  

等吕煜觉得他们碍事的时候,就不是在打天下的时候了。  

而是在治理天下的时候。  

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吕煜来说,还太过于遥远了。  

“大哥,前方战报,吴贵与何曾已经合兵了,总数有接近一万五千人,而且都算得上是何仪手底下的精锐,比起那些来投奔我等的士卒私兵来说,肯定是要强上许多的。”  

表面上看吕煜手底下的人比吴贵何曾要多了。  

但实际上...  

那些士族私兵的战斗力堪忧,最关键的是...  

他们未必会听从指挥。  

与其说是臂助,在某些时候,不过是多了几张嘴而已。  

拉拉旗帜,壮壮威风倒也还是可以。  

真要他们去拼命,当场就给你当逃兵了。  

“将何仪的首级送到吴贵何曾手上。”  

“此是何意?”  

魏延愣了一下。  

“是想要让他们不战自溃?”  

“不错。”  

吕煜轻轻点头,笑着说道:“何仪既然死了,那么何仪手底下的那些人,势必要推出一个新的首领,何曾作为何仪的胞弟,最有这个可能。”  

“不过这个何曾最是草包了,他哪有能力镇住他手底下的那帮人。”  

王宁在一边摇头否定。  

在跟了吕煜几个月后,王宁自身的水平也是随之提高了。  

“不错...这便是我想要看到的了,在他们争权夺势的时候,他们的实力,势必会被消耗,到时候,对付他们就简单多了,况且,这些士族私兵过来,我们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