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颍川俊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主公之前多次想要拜会颍川才子,颍川公达这几日已经去邀请了几个俊彦子弟,主公可要去一见。”  

吕煜之前自然是与荀彧表示自己需要人才的想法。  

不过荀彧却是没有马上给吕煜举荐人选。  

现在吕煜根基未稳,是没多少人愿意过来追随的。  

这名声有是有,但那些有才能的人,看重的也不仅仅是名声。  

还有个人前途,以及吕煜的未来。  

换言之...  

吕煜才入颍川,便击杀何曼,确实是闯出了一番声名,但吕煜的名声还不够响亮。  

他身后没有像袁绍一般有四世三公的家世,诗赋有才,经传也是不差,但是他年纪尚轻,这些积累还没有起效。  

过了十几二十年,吕煜的声名肯定是不一样的。  

但是现在时间宝贵,十几二十年,天下都要三分了,那个时候吕煜有名声,又有什么用呢?  

对此吕煜心中倒是没有沮丧。  

名声是打出来的。  

等他将颍川的黄巾军都剿灭收服得差不多的时候,这些颍川俊彦,也该明白跟着他吕煜是有前途的了。  

“他们现在都到了颍阳?”  

荀彧轻轻摇头,说道:“他们现在不在颍阳,而是在颖阴城外千亩湖湖心亭处。”  

此时白雪飘飘,而湖心亭定然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  

他们倒是会享受。  

“都有谁来了?”  

“北海人管宁,与平原华歆,北海朱虚邴原,阳翟郭嘉,虑戏氏之后,戏志才....”  

荀彧只是略略说了几个人的名字,便是让吕煜眼中发亮了。  

好家伙,这真的是颍川的人才选购市场啊。  

“华歆之前不是在洛阳,现今居然回来了?”  

“董卓势大,华歆也早归了,而陈长文若非是他父亲在洛阳为博士,现在恐怕也是回颍川了。”  

党锢之祸之后,很多颍川的文士都从洛阳回到颍川了。  

“原是如此,既然是在颖阴外的千亩湖,那离我此处,想来也是不远的,去之倒也无妨。”  

吕煜刚想要郝昭陪同他一起过去,然而现在的郝昭已经是曲尉了。  

早不是他的贴身侍卫了。  

“便让王宁唤来罢。”  

郝昭确实不是侍卫的料子。  

他的才能在于守城,若是在他身边做这护卫,只是白白的耗费了他的才能而已。  

“主公最好带把剑过去。”  

荀彧一脸带笑的看着吕煜。  

“带剑?这是为何?”  

“若是他们文赋比不过主公,恐怕便要比剑了。”  

这个时代的儒士,可都是有一手好剑术的。  

更逞论颍川,其实也是民风彪悍的。  

“另外,主公乃是公羊出身,但是他们...法家拂士有之,儒家学派,也都是左传,主公还需要小心这些。”  

在东汉末年,公羊学派确实式微。  

以至于除了已故的学海之外,居然没有几个是有名的公羊派大儒。  

能够叫得出名字来的,大多是左传派的。  

重铸公羊辉煌,我辈义不容辞!  

“这些我都记下了。”  

叫上王宁,吕煜带着百来位亲卫,便朝着颖阴城外千亩湖进发了。  

之所以只带百来位亲卫,也不是吕煜飘了,在这十几日的时间内,吕煜便已经是搞了好几轮的肃清围剿了。  

颍阳城外十里内,已经是没有成气候的黄巾军了。  

加之颍川周围也确实是没有多少山地,黄巾军想要做山匪都是没藏身之地的。  

他手底下带着百来人,保护他的周身安全,已经是够了。  

黄巾军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至于颖阴城中的谢流,也是不敢对他下手的。  

更何况,如今这千亩湖湖心亭中,可是这颍川的士子。  

他们若是有恙,便是十个谢流都不够活的。  

千亩湖不远,加上吕煜是骑马的,那就更快了。  

没多久,便见到水雾弥漫的千亩湖了。  

湖上结有一层厚厚的冰层,但是凿冰取道,有一支小舟停靠在湖岸。  

今年的雪够大,但是再大的雪,也不能在冰上肆意走动,若是掉进冰窟窿里面,便是九死一生。  

这是前人用生命给予后人的教训。  

乘坐舟上,吕煜带着王宁,便缓缓的朝着湖心亭而去了。  

船缓缓走动,远处湖心亭的黑点也逐渐在眼中放大。  

再近时,便能够听到远处的古琴声,还有人声。  

“主公,这些颍川士子,也太不知礼数了,主公怎么说也是在颍川中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才入颍川没多久,便已经诛杀了何曼,收复了颍阳许县,这可是大功一件,主公远道而来,他们也不来迎接,反而是在亭中作乐,所谓的颍川士族,还不如我商贾之家懂礼数呢!”  

王宁也是为吕煜不忿。  

在知晓颍川士子相邀之后,吕煜非常重视,在第一时间便过来了。  

反而这些士子对吕煜的态度,却是与吕煜截然不同。  

王宁护主,自然也是心生不忿了。  

“子静慎言。”  

吕煜轻轻摇头,说道:“他们敢如此自傲,自然便是有如此自傲的本事,况且...对他们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考验?所谓之君择臣,臣也择君,这些人有本事,自然也会选择主家的,若是我连这点等待的肚量都没有,他们如何会跟从?况且...若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