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颍川震动(2/3)
没有突袭颍阳,诱杀何曼的机会了。
等将颍阳与许县的局面稳定下来,便是要论功行赏了。
功劳最大的,自然就是张辽了,其次是魏延,赵胜这些人。
而荀彧,吕煜是想要让他做军师的,荀攸...
还得看他愿不愿意跟从。
吕煜对郭嘉戏志才这些大才都是流口水的。
这等颍阳许县的局面稳定下来,肯定是要去找寻他们的。
人才就是战斗力。
秦国若是没有商鞅,也不会有后来大一统的局面,曹操手底下没有这些谋臣猛将,也无法成为汉末三国最强大的一支军阀。
而吕煜要成为汉末强大的诸侯,乃至于结束乱世,这手底下的人才,肯定也是不能少的。
半个时辰之后,荀彧倒是没来,反而是满头是汗的王野缓步走过来了。
看着王野一脸肾虚的模样,吕煜心想这行刑也是一个体力活。
“如何?他说了?”
王野口中的那些刑罚,都是吕煜告诉他的。
作为后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志青年,多看了一些满清十大酷刑,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惜这何曼是男人...
若是女的...
那画面太美简直是不敢多想。
“何曼已经是受刑过多,死了。”
“死了?”
吕煜眉头一皱。
难道是王野的手法太过粗暴了,以至于何曼还没来得及说话,便死了?
王野明显看出了吕煜脸上的不悦之色,他连忙在一边解释道:“主公,何曼倒是说了一些东西,但属下也不知道他他说的对主公有没有用。”
“你说来听听。”
这种事情,给王野或许都不太好。
王野是游侠,头脑灵活是灵活,但对局势这种东西,恐怕是没有多少了解的。
“何曼屯粮在上蔡,屯兵在胡庄,有一万人之多至于其他的情报,便没有多少了。”
看来王野是没有问在点子上,不过人既然都死了,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看来还是在何曼身上问出不少东西出来了,屯粮在上蔡,屯兵在胡庄,但要到屯粮的上蔡,先得击溃胡庄的守军...这件事,看来还得之后再来谋划,你做得不错。”
对于自己的下属,还是要以鼓励为主的。
“能够为主公效力,是王野的荣幸。”
“你去将何曼的头砍下来,何曼的头颅,现在恐怕还是有些用处的。”
“诺。”
王野马上领命。
王野来了没多久,荀彧与荀攸手上便拿着竹简走过来了。
现在蔡侯纸其实已经是普及开来了,但是颍阳不是洛阳,现在要在颍阳找到蔡侯纸,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至于丝帛,暂时也找不到,是故荀彧等人在县衙府库之中,找到了没人要的竹简,用锉刀消去上面写过的字迹,重新在上面写他要写的内容。
那些黄巾军,对于财帛,粮食这种东西,是一分一毫都不会放过的,但是对于竹简书籍这种东西,却是一点都看不上。
他们却是不知道,这些书籍,才是县中府库最值钱的东西。
当然...
若是这些黄巾军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便也不会成为黄巾军。
或者说...
他们虽然起势了,也不至于如此迅速就落寞下去。
以至于人数虽然众多,但是气势却不足,一旦主帅陷落,便落得全军溃散的下场。
比起之前在颍川的黄巾军来说,现在颍川的黄巾,便明显没有之前的精锐。
之前的黄巾军,最起码是被张角整编过的,是天下黄巾中的一支。
“主公,政令已经起草完了,还请主公斧正。”
荀彧手中有两卷竹简,显然便是这政令的内容了。
一个时辰不到便写下政令,这个效率可真是不低。
当然,可能也与这件事并不棘手也有关系。
“许县令,这许诺好处的事宜说辞,我也准备好了。”
荀攸手中只有一个竹简。
“二位,事情居然如此迅速便完成了,文若与公达当真是天下少有之大才。”
“与主公相比,这天下之中,有几人敢称为大才?”
吕煜也知晓荀彧与荀攸都是客气一下而已。
诗赋...
他也多是借助脑中那些文人骚客的。
原创基本都没有。
他比荀彧荀攸强的,便是后世的义务教育,读过的书,见过的事情,是荀攸荀彧两人完全比拟不了的。
况且...
他还有上帝视角。
对天下大势这种东西,实在是太了解了。
接过荀彧手上的政令。
打开一看,首先是这字,便让人赏心悦目了,再看下去,发现荀彧已经是将事情的方方面面都想好了。
有些是他想到的,有些地方,连吕煜都没有想到。
吕煜现在是眼高手低,对于基层的事务,是不太了解的。
而荀彧依仗颍川荀氏,对于这些事务,却是不陌生的。
这也是荀彧强过他的地方。
“这些政令甚好,相信这政令颁布下去,一定能够很快让颍阳恢复稳定,收拢黄巾为百姓,耕种颍阳周边的土地。”
荀彧的政令有四。
一是稳定人心,言之去留随意。
二是不计较之前事迹,便是有人命在手,只要不再犯,都既往不咎。
三是耕种土地,赋
等将颍阳与许县的局面稳定下来,便是要论功行赏了。
功劳最大的,自然就是张辽了,其次是魏延,赵胜这些人。
而荀彧,吕煜是想要让他做军师的,荀攸...
还得看他愿不愿意跟从。
吕煜对郭嘉戏志才这些大才都是流口水的。
这等颍阳许县的局面稳定下来,肯定是要去找寻他们的。
人才就是战斗力。
秦国若是没有商鞅,也不会有后来大一统的局面,曹操手底下没有这些谋臣猛将,也无法成为汉末三国最强大的一支军阀。
而吕煜要成为汉末强大的诸侯,乃至于结束乱世,这手底下的人才,肯定也是不能少的。
半个时辰之后,荀彧倒是没来,反而是满头是汗的王野缓步走过来了。
看着王野一脸肾虚的模样,吕煜心想这行刑也是一个体力活。
“如何?他说了?”
王野口中的那些刑罚,都是吕煜告诉他的。
作为后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志青年,多看了一些满清十大酷刑,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惜这何曼是男人...
若是女的...
那画面太美简直是不敢多想。
“何曼已经是受刑过多,死了。”
“死了?”
吕煜眉头一皱。
难道是王野的手法太过粗暴了,以至于何曼还没来得及说话,便死了?
王野明显看出了吕煜脸上的不悦之色,他连忙在一边解释道:“主公,何曼倒是说了一些东西,但属下也不知道他他说的对主公有没有用。”
“你说来听听。”
这种事情,给王野或许都不太好。
王野是游侠,头脑灵活是灵活,但对局势这种东西,恐怕是没有多少了解的。
“何曼屯粮在上蔡,屯兵在胡庄,有一万人之多至于其他的情报,便没有多少了。”
看来王野是没有问在点子上,不过人既然都死了,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看来还是在何曼身上问出不少东西出来了,屯粮在上蔡,屯兵在胡庄,但要到屯粮的上蔡,先得击溃胡庄的守军...这件事,看来还得之后再来谋划,你做得不错。”
对于自己的下属,还是要以鼓励为主的。
“能够为主公效力,是王野的荣幸。”
“你去将何曼的头砍下来,何曼的头颅,现在恐怕还是有些用处的。”
“诺。”
王野马上领命。
王野来了没多久,荀彧与荀攸手上便拿着竹简走过来了。
现在蔡侯纸其实已经是普及开来了,但是颍阳不是洛阳,现在要在颍阳找到蔡侯纸,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至于丝帛,暂时也找不到,是故荀彧等人在县衙府库之中,找到了没人要的竹简,用锉刀消去上面写过的字迹,重新在上面写他要写的内容。
那些黄巾军,对于财帛,粮食这种东西,是一分一毫都不会放过的,但是对于竹简书籍这种东西,却是一点都看不上。
他们却是不知道,这些书籍,才是县中府库最值钱的东西。
当然...
若是这些黄巾军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便也不会成为黄巾军。
或者说...
他们虽然起势了,也不至于如此迅速就落寞下去。
以至于人数虽然众多,但是气势却不足,一旦主帅陷落,便落得全军溃散的下场。
比起之前在颍川的黄巾军来说,现在颍川的黄巾,便明显没有之前的精锐。
之前的黄巾军,最起码是被张角整编过的,是天下黄巾中的一支。
“主公,政令已经起草完了,还请主公斧正。”
荀彧手中有两卷竹简,显然便是这政令的内容了。
一个时辰不到便写下政令,这个效率可真是不低。
当然,可能也与这件事并不棘手也有关系。
“许县令,这许诺好处的事宜说辞,我也准备好了。”
荀攸手中只有一个竹简。
“二位,事情居然如此迅速便完成了,文若与公达当真是天下少有之大才。”
“与主公相比,这天下之中,有几人敢称为大才?”
吕煜也知晓荀彧与荀攸都是客气一下而已。
诗赋...
他也多是借助脑中那些文人骚客的。
原创基本都没有。
他比荀彧荀攸强的,便是后世的义务教育,读过的书,见过的事情,是荀攸荀彧两人完全比拟不了的。
况且...
他还有上帝视角。
对天下大势这种东西,实在是太了解了。
接过荀彧手上的政令。
打开一看,首先是这字,便让人赏心悦目了,再看下去,发现荀彧已经是将事情的方方面面都想好了。
有些是他想到的,有些地方,连吕煜都没有想到。
吕煜现在是眼高手低,对于基层的事务,是不太了解的。
而荀彧依仗颍川荀氏,对于这些事务,却是不陌生的。
这也是荀彧强过他的地方。
“这些政令甚好,相信这政令颁布下去,一定能够很快让颍阳恢复稳定,收拢黄巾为百姓,耕种颍阳周边的土地。”
荀彧的政令有四。
一是稳定人心,言之去留随意。
二是不计较之前事迹,便是有人命在手,只要不再犯,都既往不咎。
三是耕种土地,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