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徐荣(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对于杨修,肯定是要好好打磨的。  

若是不打磨,一旦重用,恐怕会捅出天大的篓子出来。  

“诺。”  

吕煜都如此说话了,杨修当即乖乖领命。  

看着两人轻骑出动,吕煜眼中的担忧却是没有随之散去。  

这徐荣,可不是一般人啊!  

徐荣曾经击败孙坚与曹操,而曹操当日虽非后来南征北战多年,战无不胜的魏武帝,但孙坚确实是令董卓惊惧的江东猛虎。  

徐荣能击败此二人,其军事实力是值得肯定的。  

事实上关东诸军,真正令董卓畏惧的也不过就是孙坚一支兵马罢了。  

不过徐荣毕竟不是董卓心腹,在董卓死后理所当然的选择了王允阵营,不幸战死,将星陨落。  

不在少数的人垢病魏武帝曹操,一大理由便是于讨董卓时曾败于徐荣。  

既然连名不见经传的二流将领都打不过,又凭什么争三国第一军事家的交椅?  

然而凉州军将领是不容轻视的,不能因为凉州军对京畿的残破而认为这帮羌胡没文化,将略非其所长。  

从《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里面有限的记载来看,以战例而言,玄菟徐荣绝对不是一名可以等闲视之的普通将领。  

曹操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倚王室,据旧京,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  

遂引兵西,将据成皋,张邈遣将卫兹分兵随之。  

进至荥阳汴水,遇卓将玄菟徐荣,与战,操兵败,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操,操不受。  

洪曰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遂步从操,夜遁去。  

荣见操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这是《资治通鉴》卷五十九关于徐荣与曹操一战的记载。  

没有演义里面李儒精心的设计,纯粹是两军对垒,虽然曹操兵少,但是犹有卫兹“分兵随之”,大略估计一番,曹操的军事力量有多少呢?  

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  

同样在《资治通鉴》卷五十九有记载。  

春,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绍自号车骑将军,诸将皆板授官号。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冀州牧韩馥留邺,给其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邈弟广陵太守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俱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众名数万。  

说是数万,鲍信还要分去一些,但是加上卫兹,恐怕也不会少于一万吧。  

曹操是很能用这些兵玩出一些花样的了,战例彼彼皆是,可是还是输给了徐荣。  

而且这个徐荣战胜当时已经薄有威名的曹操以后居然还很冷静,从曹操军士的力战看出关东军阀的实力,放弃了进攻酸枣的打算,虽然实际上是为曹操军误导了,但是其判断力决非一般平庸将领可以相提并论。  

有人会认为一战之功不足为凭,之后徐荣,可是直接击败江东猛虎孙坚的。  

时,长沙太守孙坚亦率豫州诸群兵讨卓。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烹之。  

以上见于《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残忍是很残忍,可是这也是一场无可争议的胜利。  

徐荣是和李蒙是分兵掳掠的,抢老百姓东西,又是分兵出行,应当不会有很多兵,对垒孙坚的豫州军,纵然兵力较强,想必也不存在压倒性的力量优势,因此这次胜利还是含金量颇高的。  

孙坚移屯梁东,为卓将徐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卓遣东郡太守胡轸督步骑五千击之,以吕布为骑督。轸与布不相得,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  

这是《资治通鉴》关于同一场战斗的记载,同样看不出徐荣兵力大大占优的意思。  

倒是在凉州军中地位远远高于徐荣的胡轸和吕布统兵五千,为孙坚残兵所破。  

著名的华雄就是死在这一战中。  

当然这一战失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步骑统帅失和,不能说徐荣就一定强于吕布。  

这里还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并州白波黄巾进攻董卓,董卓见到战胜了曹操、王匡、孙坚,就抽调李傕带兵讨伐,导致东部兵力不足。  

那么这样一个连续击败了曹操、孙坚两位人杰的徐荣,究竟下场如何?  

《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同样有记载。  

王允闻之,乃遣卓故将胡轸、徐荣击之于新丰。荣战死,轸以众降。  

李傕、郭汜奉命讨伐郑州朱俊。  

徐荣有记载的战例仅此三例,最后一战面对杀回长安的凉州军李傕、郭汜部,战死沙场原因恐怕不在于战场失利,而是在于胡轸的反叛。  

徐荣东北人,是凉州军中唯一的非凉州将领,一向受凉州军排挤,遭遇有似于内蒙人吕布。  

因此在凉州军重夺政权的战斗中,凉州军重要人物(胡轸在凉州军中的地位高于李傕、郭汜)纷纷阴与李傕、郭汜联合,“轸以众降”,很明显没有力战。  

之后凉州军陆续响应李傕、郭汜,围攻长安。  

王允以胡文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