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开局三兄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已,之前,也不过是得到将军何进的看重,连薄名都没有,何来的名不虚传?”  

你只是现在没有名声而已,你未来可以威震逍遥津的。  

八百精锐,打得孙十万叫爸爸了。  

这都是未来的事情。  

而且还是属于另外一个未来的。  

这个未来,有吕煜的出现,恐怕会大不一样的。  

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而且,我与阁下,好像是没有见过面的,阁下为何要在中郎将面前要我?”  

吕煜听出张辽肚子里面的怨气。  

对于张辽的怨气,吕煜也不奇怪。  

张辽此番过来,肯定是被李儒胁迫了,是带着任务过来的。  

而看现在张辽的模样,是没有打算要杀他的。  

他向吕布要人,也是间接的将张辽往火坑上推了。  

但不将你往火坑上推,你如何会上了我这个梁山呢?  

“将军的名声,我是从别的地方听来的,我素知将军勇武,现在却不得重用,实在是感叹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如今我便可以做将军的伯乐。”  

吕煜很直接。  

而张辽愣了一下,没有想到吕煜如此直接。  

“阁下不是在说笑?”  

“你看我像是在说笑的样子吗?”  

吕煜站起身来,感叹一声,说道:“如今朝中董卓掌权,天下才经过黄巾之乱,而各地州牧太守都是手握重兵,天下大乱,只是迟早的事情,董卓现在虽然是手握大权,但是他与天下树敌,必不可能成功,将军跟着董卓,不过是自寻死路而已,我如今离洛,手中已经是有万人之数,之后到许县,未尝不可以收复当地黄巾。”  

说完这番话,吕煜观察着张辽的表情,果然看到后者已经是有些意动了。  

“而且文远还不清楚,董卓在朝中残害忠良,已经是不得民心人望,渤海太守袁绍,典军校尉曹孟德,还有冀州牧韩馥等人,已经是开始商议讨伐董卓的计策了,届时便是百万大军共同讨伐董卓,而在那个时候,也是你我建功立业的时候,何不来我此处,做正义之事,匡扶汉室,然后为自己博得声名,封妻荫子,封侯拜相?”  

吕煜的一番话...  

是非常有煽动性的。  

而且他是往夸张的说。  

他哪里有万人之数,而讨董联军,又如何会有百万之众?  

张辽咽了一口口水,他看着吕煜,心里清楚。  

对于吕煜画的这张大饼,他非常愿意相信。  

一想到李儒给他的差事,他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今日见到吕煜,他自然是不打算杀的。  

是故他也是准备摊牌了。  

“阁下知道我今日过来,也不仅仅是受到阁下召唤,我还受到另外一个人的嘱托,或者是命令...”  

张辽起身,对着吕煜深深行了一礼。  

吕煜哈哈大笑,对于张辽的坦诚,心中更是开怀了。  

“这个给你命令的人,恐怕是李儒罢?”  

张辽愣了一下,脸上露出诧异之色。  

“阁下知晓?”  

“我当然知晓了。”  

吕煜上前,将张辽扶了起来。  

“李儒要你刺杀我,可是?”  

张辽重重点了点头。  

“其实,这一切都是我的计谋,说起来,还算是我害了你。我与吕布要人,是特意在李儒在的时候去说的,因为若是李儒不在,中郎将恐怕是不会放人的,文远虽然名不将经传,但我听说你与高顺关系相近,高顺知晓你的才华与勇武,定然会劝说中郎将不要放人的,但有李儒在场,那就不一样了,李儒一心想要害我,而文远你又是他的人,他必然会借助这个机会,要你来取我性命的。”  

“原来这一切都是阁下的预料之中。”  

张辽是又气又爱。  

气的自然是吕煜将他置于现在这种境地之中。  

爱的...  

则是吕煜确实是一个伯乐,知晓他张辽的才干。  

“阁下阁下阁下叫着,实在是太过于生分了,文远如今尚未加冠,我年纪大过你,不如你我结为异性兄弟,你唤我哥哥,我唤你做弟弟,你看如何?”  

结拜?  

张辽心中只觉得不可思议。  

吕煜的名声,现在已经是全天下都皆知的了。  

而他张辽,不过名不见经传而已。  

他却要与我结拜做兄弟?  

何德何能?  

他张辽何德何能啊!  

张辽连忙摇头。  

“张辽如何有资格与阁下结拜,阁下如今已经是名扬天下,而我张辽不过是军中粗鄙而已。”  

“既是结拜兄弟,何须要资格一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若结拜兄弟都要门当户对,那这天下,岂还有结拜兄弟的义气?”  

吕煜的一番话,让张辽很是感动。  

“承蒙哥哥看得起,那弟弟愿意结拜。”  

“好!”  

“摆祭坛。”  

吕煜手拉着张辽,直接是走出去了。  

郝昭等人纷纷准备拜祭的事物。  

一个时辰之后,一切都准备好了。  

吕煜拿着香,分给张辽两根。  

“与你结拜,我是大哥,成皋那边有你二哥魏延,你年纪最小,属老三。”  

还有二哥?  

张辽愣了一下,接过香,重重点头。  

接着,两人都跪伏下去,对着昊天发誓:  

“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天同日死,兄弟情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