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洛阳纸贵(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身侧侍女,将一张接着一张的丝帛拿上来。  

上面端端正正的是用飞白体撰写出来的诗赋。  

而坐在主位上的蔡邕,现在其实已经是站起来了。  

他看着眼前的诗赋,先喝了口茶润润嗓子,接下来,用平生最有感情的话将后面的内容念了出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台下士子刚想上前品评一段,不想蔡邕根本是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而是继续念了起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首接着一首,让众人为之一静,每个人都呆住了。  

念了接近二十首之后,蔡邕便觉得嗓子有些干涩了。  

他连忙躬身,将茶碗拿起来,轻轻喝了一口水。  

乘着这一会的功夫,下面的士子连忙开口。  

“蔡大家,这些短诗,都是吕公明所做?”  

蔡邕将一杯茶水喝了下去,轻轻点头,说道:“正是吕公明所做。”  

这一人,写了将近二十首诗,而且每一首诗的水平,都是让他们汗颜的。  

难以望其项背啊!  

“吕公明有大才,我等不如之啊!”  

“不错,吕公明不仅是大汉义士,不想在文赋上面的造诣,也如此高超。”  

“之前以为吕公明只是不怕死的莽夫,如今看来,是错了,这是夫子学生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我记起来了,这吕公明是公羊子弟。自学海之后,看来公羊派的子弟,又要出现一个大人物了。”  

下面议论纷纷。  

而濮阳公手撸着胡须,都差一点将下颚的白胡须给扯下来了。  

“这...”  

这吕公明也太有才学了!  

他原本以为吕公明有十首诗就了不起了。  

没想到现在居然有二十首诗!  

有这二十首诗,他便可以以吕公明有才学的名头,带着太学生入宫请柬了。  

难怪蔡邕要来开诗会。  

原来是如此。  

诗会是有用的。  

另外一边,荀爽脸色也非常震惊。  

“看来...这件事是吕公明早就计算好的了,唉,现在的年轻人,当真是不可小觑啊!”  

众人都觉得蔡邕是停了。  

吕煜的诗也就到此为止了。  

毕竟二十首诗...  

还是二十首水平如此高的诗赋。  

这换做是寻常人,一首诗,恐怕就要打磨数个月了。  

听说吕公明及冠未久,这些,恐怕就是他多年的积累下来的诗赋了。  

年纪轻轻,便有这二十多首好诗。  

难得啊!  

然而...  

蔡邕在喝完水之后,又开始了。  

没错。  

他又开始了!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在众人震惊的眼神与脸色之中。  

蔡邕一口气,又读了三十首诗。  

五十首!  

这吕公明居然写了五十首诗!  

才及冠未多久,便能写下这么多首诗。  

而且还是这么好,水平这么高的诗。  

大才,大才啊!  

濮阳闿与荀爽等人,眼中已经是由最初的震惊,变得现在的波澜不惊了。  

震惊震得多了,这就惊不起来了。  

“吕煜,吕公明,好大的才气!”  

然而...  

蔡邕停下来,只是为了喝水润嗓子而已。  

他继续念了下去。  

念完二十首,蔡邕又停下来的时候,有人已经意识到现在要发生的事情了。  

“伊阙诗会,一日做出七十首诗,甚至不止这个数目的诗赋,而且每一首诗,都如此精妙,这吕公明,是大才,是天大的才子,他的才气,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恐怕也只有古之圣人的才气,能够比拟之了。”  

“难怪吕公明能够得到蔡大家的力捧,换做我是蔡大家,若有一个人能够给我数十首这般的诗赋,我也愿意给他开个诗会。”  

“今日之后,吕公明的才名,将响彻整个洛邑。”  

“不仅仅是洛阳,恐怕今日之后,吕公明是天下闻名。”  

“对了。”  

下面有士子突然意识到什么了。  

这么好的诗,这要是不抄写下来,拿回去品读,岂不是浪费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像是这种东西,还是抄下来为好。  

“你们谁带了纸笔过来?”  

此言一出,众士子犹如醍醐灌顶。  

“我未带在身上,书童,你下山去将纸笔带上来。”  

那些士族子弟,一个个马上前去吩咐。  

而那些寒门子弟,便只得是眼巴巴的看着,心里却是好生羡慕。  

他们没带纸笔过来,就算是有笔,也没有纸啊!  

蔡侯纸虽然已经算是便宜的了,但对他们来说,也依旧是不便宜。  

在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大多是用木棍在地上写字的,哪里舍得用蔡侯纸来写字。  

蔡邕再次念诗的时候,却是发现下面的士子,手中都已经是握着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