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李儒的阳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候,吕煜就像是一块海绵,疯狂的汲取着知识的甘露。  

逐渐的让自己充实起来了。  

刚开始的时候,吕煜根本不是朱儁的对手。  

但是渐渐到了后面,虽然依旧不是朱儁的对手,但是抵抗的时间,是越来越久了,在优势局的时候,稳扎稳打,也是能够吃下朱儁的。  

在名师的教导下,吕煜的战争水平,已经是有质的提升了。  

朱儁教导吕煜,对这个学生也很是满意。  

若是碰到笨一点的学生,你给他说这句话,说这些相关的事情,他可能不能马上明白,甚至是要你多说几句,多说几遍。  

但吕煜就完全没有这个可题。  

他就像是一块尚未雕琢的美玉,他的话,就是刻刀,一句话,便在这块美玉上留下痕迹。  

渐渐的,渐渐的,这块美玉已经变得栩栩如生,价值连城。  

仅仅是不到十日。  

吕煜的招式,有些都是他想都不曾想过的。  

创造力,也是非常的惊人。  

两人常常是对弈到深夜,有时连饭点都错过的。  

倒了夜间。  

便是吕煜的休息时间了。  

有美人在侧,吕煜自然也是不会浪费的。  

他会去貂蝉房中,拿着书,听着貂蝉悦耳舒心的琴音。  

之后再半躺着,享受着貂蝉的按摩。  

红袖添香。  

对于吕煜来说,这种生活,那是相当的充实。  

对貂蝉来说,这数日来,她也是相当充实的。  

主要是下面很充实。  

如此平淡,但不缺新意的生活,她很是喜欢,很是享受。  

不需要穿得单薄,为了讨好上位者。  

不需要忧心,想一些她女人家原本就不需要想的事情。  

这样的生活...  

很好。  

至于新意...  

就是吕煜的谋划进行时了。  

吕煜现在已经是得到忠臣义士的大名了。  

这种名声很有用。  

如同现在的袁绍,以及日后刘备的皇叔之名一般。  

义士之名之外,吕煜还可以白捞另外一个名声。  

那便是才名。  

他脑子里面,有华夏上下五千年的诗赋经典。  

虽然很多都记不起来了。  

但用他记得起来的东西,便是够用了。  

在这个时候,吕煜是非常感谢他是文科生,而不是理科生的。  

并且还是历史专业,对古文,对古诗,也抱着非常的喜爱。  

以背诵古诗,古文为乐。  

否则。  

他现在能够求得多少才名,还是个未知数。  

有利便有弊。  

如果他是理科生。  

而且是学得很好的理科生。  

俗话说得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给东汉完成工业化?  

开启大航海时代,殖民美洲....  

这都是理科生的事情了。  

将多余的想法抛出去,吕煜让貂蝉为他研磨,他手中提着笔毫,也开始挥毫起来了。  

抄诗,就对着几个人的诗给我死命的抄。  

对于吕煜来说,他最欣赏的是李白。  

其诗风豪放大气,浪漫无比。  

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什么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什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一首诗一首诗的写出来,仿佛吕煜的才思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这样的诗。  

这几日吕煜合起来,已经写了六十七首了。  

这六十七首,就可以扬吕煜的才名。  

“郎君的文采实在是大气磅礴,便是宋玉也不如郎君。”  

话说。  

李白的诗风里面,也有许多是学习宋玉的。  

不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吕煜作为搬运工,自然也会骄傲。  

这也不值得自傲。  

这写诗出名,完全是顺手而为之的。  

义名固然重要。  

但若能得到才名,加上这义名,那天下的士子才会踊跃来投。  

才名,不过是吕煜为自己未来的投资罢了。  

“我哪有资格比之宋玉?”  

吕煜摇了摇头,说道:“些许文赋,还要感谢后来人。”  

“等明日杨修来,便将这些东西交到他手上,后面的事情,他应该是明白的。”  

可惜他现在不能出去,如果能够出去,凭借这六十七首诗,他定然是诗会中最靓的那个仔。  

只可惜他不能出去。  

恐怕他只要是一出府,性命就有可能不保。  

“郎君太过于谦逊了,这才是吕郎。”  

吕郎就是吕郎,是天下最体贴,最有才气,也是最厉害的人。  

在貂蝉心中,吕煜就是天底下最好,最厉害的人。  

被一个人崇拜,这种感觉是挺不错的。  

写完诗句之后,吕煜伸了伸懒腰,眼睛看向貂蝉,打趣一般的说道:“婵儿,如今时间也不早了...”  

这话都不需要说完,貂蝉听完,小脸一下子就变得桃红桃红的了。  

比起之前的第一次,在互相熟知之后,貂蝉也变得不如之前那般娇羞了。  

之前貂蝉虽然也有了解过房中术,但是毕竟不熟练。  

只是被动接受。  

但是被吕煜调教了几下,已经学会主动了。  

唯一一点不变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