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目标刘禅(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哥怎么会放在心上?  

(是的,对赵云来说,邓和比斯哥真的是无名小卒,连传说度都没有的渣渣,凭什么能被他记住?)  

“邓and比斯哥:滚犊子,传说度了不起啊?)  

接下来赵云看了看天空,发觉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不仅如此,这时候派遣出的斥候也是纷纷回归了,于是赵云就拿到了目前的最新情报,那就是前方只有夏侯惇匆匆赶来的骑兵拦截了。  

只要突破了他们的防线,前方就是一马平川,快马加鞭之下,就能直接踏上江东那边的楼船了。  

在这种情况下,赵云立即将大手一挥,然后道:  

“出发!!”  

值得一提的时候,赵云这一次出发的时候,兵力又再次得到了补充!  

至于怎么补充的,当然是血斧比斯哥和邓他们这群人辛辛苦苦引来的残兵,还有一些刚刚被拯救出来的俘虏了。  

这些家伙看似完全一盘散沙,没有任何的战斗力,然而一旦来到了赵云身边之后,沐浴在少主刘禅的光芒下,那么传说中的BGM就会自动响起:  

“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  

刘禅的被动能力:东汉气运,土德加持瞬间就能让他们士气满满,一下子重新化身铁军冲锋在第一线上。  

话说,这应该是在历史上存在感薄弱的刘禅史上第二高光的时刻了,  

想当年,我和赵将军一起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视曹军若草芥一般的时候......  

什么?你说最高光的时刻?  

那当然就是刘禅微笑着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话那一刻了。  

其实我是相信刘禅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中是在流血的。  

但刘禅也很无奈啊,不这么说,并且还要微笑着真诚的说,那就得死,那能怎样呢?  

五分钟之后,赵云便一马当先,开始朝着前方的曹军冲锋而去。  

此时夏侯惇率领着自己的亲卫军刚刚使用了“神速”的武将技,才能及时赶到进行拦截,此时正处于刚刚放过技能的不应期,属于已经很是疲惫,感觉一切都索然无味的时候!  

结果被赵云带着自己的手下这么一冲过来,顿时就有些傻了眼,毕竟赵云此时刚刚休息过,身上太平愈符的效果尤在,正是龙精虎猛的时候啊!  

不仅如此,突然被提拔的廖化也是起到了完美的副将作用,很好的在统御指挥方面展示出了这样的实力,虽然不能与赵云全力指挥相提并论,但也有七分火候。  

这就让赵云不至于分心二用,可以全身心的将精力集中在斗将单挑这方面。  

倘若一切都按照之前的轨迹来进行的话,那么已是伤疲之身的赵云很可能陷入苦战,甚至伤痕累累的卢马也搞不好要陨落在此。  

但是,此时方林岩插手之后,利用太平愈符让赵云获得了宝贵的恢复机会,加上现在长坂坡当中赵云更是处于超神状态,夏侯惇顿时就有了大麻烦,一照面就落入了下风。  

要知道,夏侯惇与赵云相比起来,武力值上本来就有差距,外加又错判了现在双方的实力,结果交手三五个回合后就被赵云施展出来了搏命的绝招,要和他既决高下,又分生死!  

夏侯惇此时位高权重,怎么肯与赵云这么个无名小卒(目前依然还是)一命换一命?  

麻袋就算是一屌换一命也是劳资亏啊!于是果断就怂了.....  

高手交战,争的就是那一线胜机。  

结果独眼夏侯这一怂之后,接下来就真的是兵败如山倒了,只坚持了两三个回合,夏侯惇就虚晃一枪败下阵来,狼狈逃走。  

赵云此时也不追赶,而是直接策马冲向了敌军锋芒最盛之处,要带着自己的部下杀出重围。  

而此时主将败走,曹军的士气已被重创,赵云直接冲了过去以后,简直就像是虎入羊群,很快就将敌军直接击溃。  

不仅如此,夏侯惇施展武将技:神速的前提,就是要给亲卫队配置额外的马匹,否则的话中途不换马,战马会暴毙。  

所以赵云顺带还缴获了几十匹落在后面的随军战马,于是让手下也是将力竭的坐骑换了下来。  

赵云携带部下热血冲阵这样的事情,方林岩一干人当然......不去参加了!赵云目前是全身心护着阿斗,在战场上肯定是没空来照顾他们的。  

好在他们也是十分鸡贼,在两军混战的时候就换上了曹军的军服,然后乘乱打酱油,战阵当中顺手敲一敲闷棍就行,  

同时他们还发觉廖化对自己等人比较关照,应该是有“同道中人”这一层关系的缘故,所以也就有意无意的靠拢了过去,一旦邓或者比斯哥两人乘乱下黑手,那么也方便求救。  

这乱军战场上,情势可以说是相当混乱,你在算计别人的时候,搞不好下一秒一支暗箭,或者斜刺里劈来一刀就能要了你的命。  

在此时此地想要暗算人?怕是得先考虑自保才行!  

所以,最后赵云率众冲破了封锁以后,占星师邓和比斯哥也没找到机会下手,关键是他们现在还完全被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方林岩对赵云灌了什么迷汤,更不会知道赵云突然掉头后的下一步动向了。  

结果直到赵云毫不掩饰自己的动向,直接带着一群人驰往江边的时候,邓和比斯哥两人才意识到了局面已经完全失控了,  

开始朝着他们不想看到的深渊直接滑落了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