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儒道天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好!”  

中年儒生突然沉喝一声,“既然如此,那我就看看,你能走到哪一步。”  

话毕,衣袖轻甩,中年儒生对着周围的大儒作揖行礼,而后转身负手而立,道:  

“今日是太学诗会,此时想必诗会前十名已经选出,他们将代表太学接受你的挑战。”  

男人语气平静,注视着身高只距他大腿不到的小一酥,在他的眼里,一酥不是个孩子。  

而是一个挑战者。  

一个儒道天才,一个值得他平等对待的存在。  

“好!”  

一酥小脸严肃。  

在她稚嫩的声音响起的瞬间,大殿内文气涌动,然后化作一袭青衫。  

一酥头上的丸子发髻已经松开。  

青衫,长发,衣袂飘飘。  

“小小年纪,文骨未开,却能引动文气附体,老夫对接下来的诗会挑战突然期待了起来。”  

一个花白胡子的大儒手抚长须。  

“七岁一首‘咏鹅’名动帝都,今日她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  

“师兄就助你登上儒道巅峰。”陈玄看着一酥小小的背影,心中点头。  

主角,就是该乘风化龙,扶摇九天。  

“开三号主角模板。”  

主角:一酥灵根:风灵根/可改修为:无寿元:100岁目标:挑战整个太虚学子技能:基础练气法/可改体质:暂无/可改奇遇:暂无/可改状态:良好“修改技能。”  

发现道经:红莲经、剑藏经、诗词三百卷,请选择“使用诗词三百卷。”陈玄说道。  

大殿外。  

此时早已经是人山人海。  

“听说了吗,当年被柳夫子称为天才的小丫头要挑战这次诗会前十名的天才。”  

“早听说了,这位也是个天才呢,咏鹅知道吗?至今被收录在藏书阁精品藏品行列。”  

“嘘,开始了。”  

“…”  

一座巨大的圆台横在半空。  

此时在圆台上已经立着十道身姿挺拔的身影,这十人有男有女。  

他们或手捧古卷,或低眉浅笑,或手执笔凭空书写着什么,又或者手摇折扇。  

十个人,每个人姿态都各不相同。  

“一酥不会输吧?”看台下方,苏芃芃皱眉道。  

“难说,看到台上最左边那个女人了吗,她叫鱼玄机,今年太学最耀眼的天才之一。”  

箫火火面色凝重的道。  

叶北凉也难得的没有装逼,冷静道:“还有鱼玄机身旁那名少女,薛涛。”  

“不止,还有那个瘦弱的我一根指头就能压死的辛弃疾。  

纳兰性德、王维、陶渊明…  

这些人,都是太学最顶尖的天才,每个人都有精品被收录在藏书馆中。  

如果半路不夭折,日后太学将会是他们的天下,一酥一人挑战这些人,难。”  

叶北凉叹息一声。  

“三年前,一七岁稚童在帝都墨池观看水中大鹅有感,写下‘咏鹅’这首精品之作。  

更是引动帝都文气动荡,她离开之时曾说,再次降临帝都,便会挑战整个太学。”  

“哗!”  

虽然一酥当年的豪言所有人都知道。  

但今天被人当着整个太学学子的面翻出来的,还是引起了大片哗然。  

所有学子都不满的看向圆台上,那一道镇定自若的瘦小身影。  

“黄口小儿,不知所谓。”  

“晃晃太学,天才多如繁星,她凭什么?”  

“我倒是要看看,三年后,她是否泯然众人…”  

面对骚动的太学学子,圆台上的太学大儒们,眉头微微一皱,其中一须发皆白的老者呵斥一声:  

“肃静!”  

顿时,四周一静。  

“既然今日乃是诗会,那就以诗词为题,根据引动文气程度为判定标准。  

念在一酥年纪尚小,就由她先开始,你们可有异议?”  

高台上,中年儒生看向鱼玄机等人。  

“我等无异议。”  

“没意见。”  

一酥稚嫩的声音也跟着响起,“那我就先来了,这首诗是我三日前游历时所做…”  

说着,一酥深深吸了一口气。  

下方陈玄等人也是紧张的盯着她。  

只见她迈开小脚,负手于后,抬起头像是在回忆什么,小半晌后站定,转身,道: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听到她的第一句诗,众人都是一愣,而后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皱眉等着。  

一酥的声音再次响起,“烟村四五家。”  

短短的一句,没有咬文嚼字,没有故作深沉,非常简单,一去二三里,有烟村四五家。  

一切都很简单。  

但众人脑海中却是在此时,已经有一副画卷被勾勒出来,同时,天地间文气也开始出现。  

另外一侧的太学一众大儒,不知道什么时候闭上了双眼,嘴角噙着笑意。  

如此顺畅自然的意境,让他们享受。  

台上。  

作为对手的鱼玄机、辛弃疾、陶渊明、纳兰性德等人眉头都不由一簇。  

看向眼前这个小丫头的目光也凝重了起来。  

“亭台六七座…”  

稚嫩的声音再次响起,众人脑海中的田园画卷已经快要完成。  

此刻,他们仿佛置身画卷之中。  

嗅着初春乡间田园泥土的芬芳,感受着雨雾湿漉中,青烟袅袅而起的天地和谐。  

他们像是一个旅人,探索者脑海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