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始皇祖母夏太后(24)(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秦王政八年,楚国,兰陵县。  

荀子受楚国春申君黄歇委任。  

居此为兰陵令,收徒授业。  

前后收有毛亨和浮丘伯,韩非和李斯,陆贾和公孙尼子,张苍和陈嚣,共计有八人,其他人等早已各自离去,自寻出路,践行所学。  

如今他门下也就只剩下年纪比较小的张苍和陈嚣,尚在学春秋。  

自嬴政七年秋亲政。  

相继推出各项新政至今已有近一年,各项新政成果也已然昭然。  

李斯也因其所能为嬴政看重。  

官至侍御史。  

秋收后不过九日,秦国此次秋收盛景,便已然传遍六国,楚国兰陵这边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因为李斯和春申君的原因,他们知道的还比其他人知道的更多,也更清楚。  

兰陵令府,内厅亭台内。  

荀子完成每天例常讲学后。  

便正式开始了师徒问答模式。  

“师尊,秦王所行之事,可否有神农圣德,当是为咸服四方之像?”  

春秋大义他们都学过了,如今要学的本来就不是书本上的内容。  

而是书本上内容的应用延伸。  

如今张苍提及时政也正常。  

“亩产提升过半,其功德虽不如神农,但也有其三分矣,当是为当世圣贤,为王者,亦是为圣王尊!  

然咸服四方,依旧难矣。”  

荀子即便名声再大,在某些方面的看法和判断,终究也是会局限于时代,难以摆脱时代的约束性。  

在他看来,秦王此时最多只能算圣王,对百姓有圣德的王,但想要征服四方,依旧是难以相信的。  

不仅是他这么想,当世大多数人都是这么个想法,天下已经乱了几百年了,谁又能保证这天下能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平定,就是嬴政自己,最多也只敢说他有这个想法。  

但绝不敢保证他绝对能成功。  

“师尊,您看秦盐如何?  

自去岁始,秦国便以远胜诸国之精盐行通四方,至如今,天下贵族九成以上莫不以食秦盐为荣,但凡有不食秦盐贵族者,众皆鄙之。  

其利之暴,几难想象。  

您说,这秦盐,可否重复当年齐盐之盛,天下盐十,齐售其七。  

若秦国有些昔年齐之财力。  

又有如今之兵力。  

可有一统天下九州之能?”  

陈嚣和张苍最近其实都有收到李斯传给他们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学成之后去他那边帮忙,他可以向秦王嬴政举荐他们两个参与政事。  

而李斯的信。  

显然是让他们有些心动的。  

再加上秦国最近动作颇多,而且好像还都是好事,这就不免让他们更加心动,不过心动之余,他们还是有些担心,所以这次才会专门以秦国现今的情况,去请教荀子。  

希望能通过荀子的回答让他们坚定下信念,或者说心里有点底。  

“李斯给你们俩来信了吧?  

想来应当是如此了,不然你们两个绝不会都抓着秦国问题不放。  

罢了,你们也别辩驳。  

且听我说。  

秦国确有一统天下可能,然当年齐国亦是看似有这可能,再往前数,楚国也不是没有相似的时光。  

可最终齐楚只是称霸一时。  

有可能却不代表能成功。  

照现今情况看,秦王政倒也不像个庸君,若他能多活个几十年。  

活到他曾祖父那寿数。  

并且不出什么昏招的话。  

这天下还真能被他一统。  

然世间变局太多,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意外也总是出人意料,例如吕不韦被房梁所砸,半身不遂,天地恒多变啊!  

你们想离开就离开吧。  

我不知道秦国最后能不能一统天下,我只知道,当今之世,的确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可能性,最大。”  

荀子对他这两个弟子还是相当了解的,更何况他也收到了李斯的邀请信,所以在陈嚣刚说出问题的时候,他就猜出了他们两的想法。  

弟子想要出师践行所学又不是坏事,更何况前头还有师哥引路。  

但让他判断秦国未来。  

这他还真判断不出来。  

阴阳家也判断不出来。  

这天下国君的昏庸贤能,实在是太不平均,也太无迹象可寻了。  

有前期贤明,后期昏庸,败坏大好局势的,也有前期贤明,然后贤明没几年就去世了,而更多的其实还是平庸昏庸之辈,以及长辈贤明积攒国力,不到两代就被败光。  

这种情况又如何一统天下?  

他不知道嬴政能活多久,也不知道嬴政的孩子如何,又如何能判断他赢姓秦国能不能一统天下呢?  

未知信息太多。  

可变信息太多。  

很难判断。  

但如果单论君王贤明程度,秦国最近这几代,的确是没出昏君。  

赢荡虽然瞎搞了点。  

但他也没活多久不是。  

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师尊,您也看好秦国?  

如今农家基本都去了秦国,师兄也在秦国,甚至还算受重用,师尊,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去秦国?  

若是能亲眼看到天下一统。  

那真是人生无憾了!”  

听荀子这么一说,原本就有前往秦国投奔李斯想法的张苍和陈嚣两人,内心的信念便更加坚定了。  

甚至还邀请起了荀子。  

“为师年纪大了,就不奔波了。  

况且我受春申君所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