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三十一 低空突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千代田”号航母上已接连有三架战斗机起飞,上方的空中被照得犹如白昼,不断有照明弹升上天空,绽放出白银般的炙光。  

鬼子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封锁住两艘航空母舰的上空,不让中国空军轰炸机再有俯冲轰炸的机会。  

周至寒驾驶轰炸机爬升至黑暗里,然后做了一圈大盘旋,回到“千代田”号航母尾部方向几公里外,战机熄火,逐渐压低高度,以“千代田”号航母上空的光亮为导航,调整进入航迹和战机飞行姿态。  

鬼子水面舰艇的所有防御注意力都在空中,起飞的三架战机进入黑暗中,继续向上拉升,其中两架到达一定高度后开始回旋,游弋在黑暗里,寻找中国轰炸机,伺机而动。  

小鬼子千算万想也料不到,中国轰炸机会从岸边用超乎寻常的低空攻击方式,进入航母的上方投弹。  

超低空进入的飞机速度肯定不够快,投弹后无法快速脱离,如此,无疑是自投罗网。  

所有参与防御的鬼子,都仰脸看着空中。  

周至寒慢慢推杆,轰炸机继续下降高度。  

500米,  

400米,  

300米,  

200米,  

120米,  

80米,  

轰炸机仍然在下降高度,此时距离“千代田”号航母大概还有2公里,速度也在小幅度下降,为180公里。  

“听我命令!”周至寒根据透明头盔上给出的数据,全神贯注向前,并继续压低高度,“当我数到3的时候,投弹手把所有炸弹全部扔下去。  

我向上拉升时,机枪手不要开火,保留弹药,因为到了空中,鬼子的战斗机就会追来,今天能不能回去,就看见尹维新的了。”  

“明白。长官!”  

两个人都恶狠狠地说道。  

高度70米。  

轰炸机的速度160公里。  

距离目标1公里。  

周至寒突然打开发动机,战机启动,大声喊道:“1…”  

节流阀缓慢前推。  

继续向前微微推杆。  

轰炸机速度增加,仍在下降高度,60米。  

周至寒:“2…”  

投弹手李雷雷两只手的大拇指搭在投弹开关上,只等长官说“3”的同时拨动开关,投下炸弹就算完成任务,剩下的一切就交给长官和机枪手了。  

直到这时,一直高度关注空中动向的鬼子,才发现一架中国轰炸机从岸边低空突袭而来,转眼就就到“千代田”号航母航空母舰舰尾1公里左右的地方。  

顿时,所有护卫舰和驱逐舰上的小鬼子慌张起来,拼命地摇着防空火炮的操纵杆,想要调转炮口。  

“千代田”号航母和“神川丸”号航母上没有防空火炮,它们只是搭载平台,所有的防御力量来自搭载的战斗机,和随行的护航舰队。  

此时,有两架战斗机正在“千代田”号航母的甲板上加速起飞,另外所有暂时没有起飞的战斗机和轰炸机的飞行员,也都坐入各自战机的机舱,等待起飞,战斗机升空后负责守护舰队上空,轰炸机起飞后可以飞向别处在空中盘旋,等到敌人撤退安全后或者天亮后再飞回来。  

轰炸机依然带着略微俯冲的姿态进攻,当机头进入“千代田”号航母舰首上方的一瞬间,周至寒大喝:“3!”  

李雷雷投弹同时大叫:“投弹完毕!”  

周至寒闻言,同时感觉机身颤抖,早已搭在操纵杆机枪发射按钮上的大拇指猛按,机头喷射出两条赤红色火苗,击中一架正在起飞的鬼子战斗机,同时奋力后拉操纵杆,节流阀的油门给到底,轰炸机向上拉升,并倾斜着朝离黑暗最近的方向掠去。  

“轰!轰!轰!”  

“轰!”  

前三声是三颗炸弹在“千代田”号航母上爆炸的声音,第四声是正在起飞的鬼子战斗机被周至寒开火击中爆炸的声音,接着一头栽进水里燃烧。  

一颗100公斤的炸弹被扔在舰桥边上爆炸,几乎把舰桥室炸飞,几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在火光迸溅中变成碎块。  

另一颗炸弹在距离舰桥室十米远的地方爆炸,几架已经进入跑道,准备起飞的战斗机,被强大的爆炸冲击力摧毁,燃着熊熊大火翻滚着冲入水里。  

那颗15公斤的燃烧弹,被恰到好处地扔在正在等待起飞的轰炸机群里,爆炸后,无数个小型燃烧弹向四处迸溅,把整个停机甲板点燃,吓的那些飞行员哭爹喊娘,不知如何是好,坐在飞机里是等死,跑下来立刻就会被大火吞噬。  

中国轰炸机的低空突防轰炸,再一次让小鬼子们措手不及。  

护航舰上,一些炮口已经调转过来的防空机炮开火,无数条火舌朝中国轰炸机咬去。  

已经起飞,进入黑暗中的三架日军战斗机见状立即压杆,朝中国轰炸机扑了过来。  

周至寒油门给到底,炸机快速往黑暗里飞去。  

“啾啾啾…”  

一连三四个照明弹追向快要进入黑暗里的中国轰炸机,所有已调转炮口到位的防空火力汹涌咬了过来。  

从水面上咬向中国轰炸机的火力,也随着轰炸机做出的摆脱机动不断变换轰击方位,就像无数朵烟花绽放,凶狠异常,光彩耀目。  

周至寒见黑暗中有三架鬼子战斗机一前二后追来,他大声叫道:“尹维新,小鬼子的战斗机追来了,今天晚上咱们三人能不能活着回去,就看你的了。  

在你左上方11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