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酒剑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听到何烁在房檐下问话,三人一跃而下,落在他面前,行了一礼道:“在下王朔(方运、郑逸)。”  

礼数还是要有的,毕竟三人都是大宗出身,各式各样的礼仪,自然是要做的足足的,不能因为对方比自己弱,便失了礼。  

其实,在他们三人的内心深处,对这一套也相当的不以为然,你有礼貌了,别人就尊敬你了?  

但是没法啊,宗门规矩如此。  

自己三人只是这修仙界的小虾米,又不是那种动不动,便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大人物。  

其实,王朔和方运二人还好些,师父对他们的管教还不算太严,像旁边的郑逸,那才叫做悲剧。  

他师父是太泽剑柳承轩,在峰内掌管戒律,平日里一言一行严正刻板,就连吃饭也要一定的姿态。  

于是,郑逸就悲剧了。  

平日里,一行一言,皆是被要求得无比严格。  

故而,便养成了他人前一套,他们几人面前又是一套的处事风格。  

闲话扯回,此时的何烁,见得王朔三人时,心中自然也是惊讶无比。  

原本,他以为这三人,怎么着也得有三十来岁了。  

可如今这么一看,最多就是十八九岁的样子。  

而如此年纪,便能斩了那三只妖魔,当真是惊才绝绝啊。  

北斗仙宗在大禹王朝那算得上是庞然大物,此时何烁便起了起了结交之意。  

于是笑容呵呵的说:“前番在郡府附近的何泽县,遇到贵宗的太泽剑柳前辈,端的是发力通玄。”  

“也见到了两位贵宗的少年英杰,两人合斗一个将级初期的妖魔,百招以内便取了那妖魔首级。”  

“只是没想到在此处又见到了更加厉害的三位,贵宗真是人才辈出啊!三位小道友如此年纪,便已如此厉害,神通广大啊,佩服佩服。”  

三人随后和何烁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了解到此次郡府那边的事也结束了,柳师叔是戒律殿长老有要务在身,已启程回了宗门。  

至于其他人,也都跟师叔一起回去了,临走时师叔给这何烁交代,让他们自行回宗。  

何烁和郑逸互相的客套着,一个是修炼多年的老油条,一个是被被师父训练的应对此等场面经验十足的小机灵鬼。  

——————  

两日后,何烁的善后工作便结束了,他百般探查之后,并未发现什么通道。  

因此断定此地的妖魔乃是其他地方逃过来的,最有可能是何泽县那处已被封印的通道逃来的,因此便启程回去复命了。  

而玄清道长在丁胖县令启程之前便已如愿拿到了那灵药,也欢欢喜喜的回到了自己的清河观,临走前也没来向三人道别。  

哼,名门大派了不起啊,能让我进宗门吗?  

不能把!  

我就不来。  

————  

待所有人都走了之后,王朔对方运二人说,自己已离家多年,想要回家去看看。  

他二人倒也想跟着去,再多浪荡几日,只是二人此时已经到了开启泥丸宫的关键时刻,便也打消了这念头。  

在离去之时,王朔将飞舟交给了郑天逸,让他们二人乘坐飞舟回去,顺便郑天逸也好将其还给柳师叔。  

本来到了他手里的东西自是没那么好交出去,他一度想着中饱私囊掉。  

但谁让他二人已到突破的关键时刻呢,怕在路上耽误,自己就吃点亏吧,给了他们。  

“那就这样吧,再爱都不是我的~~~”望着天边越来越远的飞舟,王朔哼着歌也启程向重华县而去。  

当年走时洒脱,如今来时潇洒。  

一身青衫,一柄长剑,一个葫芦。  

因为离家之时父母身体硬朗,自家家境又不错,再加上自己入了仙门的事很多人都知道,估摸着也没有人敢招惹自家,自然也不会太过担心。  

于是也没有加紧赶路,晃晃悠悠,一路游山玩水,享受了一遍红尘俗世的繁华。  

————  

重华县,还是和以前有了些许变化,听说是前些年新上任的县老爷搞什么环保,把整个县城的主要干道和周边的民居重新修葺了一番,倒也没有什么新房子,只是稍微看起来崭新了一些。  

王朔一路走着,走在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大街小巷里面,旁边的人倒是没有多少人认出他来。  

他来这世界十九年了,这凡人的世界,除了待过重华县和丰隆县再就是山下的小镇,因此这一路上倒是感觉十分新奇有趣。  

待走了差不多一个月左右,这才慢悠悠的,到了重华县。  

而且这一路上他不止游山玩水,也遇到了许多恶贯满盈之徒和烧杀抢掠的匪徒,自是一剑枭首,事了拂衣去。  

末了,还要附上一首李白的侠客行,留下酒剑仙的名号,这名号随着过路的商队和旅人,向着大禹王朝境内传播了出去!  

十二岁和十七岁,是从稚气未脱到翩翩少年的时间段,王朔的外貌已经发生了变化,当然变化最大的是气质。  

他这七年里相貌变化自是极大,而气质的改变更是天翻地覆。  

一直生活在北斗仙宗,本身又是修仙之人,自然身上带着一股飘然出尘的仙气。  

再加上他一向的懒散,自然还多了一些洒脱的韵味,此时已不复当年那个普普通通的富家小少爷的样子。  

一路走来,王朔也没认出来多少人,而大街小巷里同样也有不少人在好奇的打量着他,但是也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