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妙的误会(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重华县,位于大禹王朝,云州境内。  

县城不大,但也不小。  

最近,这座小县城,颇有些不太平。  

“哎,你们听说了没,南城闹得沸沸扬扬的妖魔,昨个夜里被诛灭了。”路边小摊上,一名吃着早饭的中年人,向着身边的两人开口问道。  

“真的假的?这该死的妖魔,被人解决了?”他身旁的年轻人,嘴里嚼着炸酱面问道。  

“这妖魔都闹了好几天了,怎么可能突然就被解决了?”摊主也开口问道。  

“早上我路过县衙,看见门口上贴的告示了。”那中年人闻言,斩钉截铁的说道。  

末了,似是觉得他们不信,又加了一句:“而且,告示上还说,是有仙人来了咱们重华县,也正是那仙人,斩杀的那该死的妖魔。”  

“不会吧,咱们的这犄角旮旯里,会来仙人?  

“再说了,这才几天啊,啥时候咱们县衙的动作这么快了,我听说要请仙人来降服妖魔可麻烦了。”咽下嘴中的炸酱面,年轻人开口说道,而看他说话的语气和样子,明显像是知道的比较多。  

“是啊,我也觉得不太可能,咱们县衙的办事速度,大家又不是不知道,没个半月怎么可能找来仙人。”  

“而且,我听说前次隔壁县里妖魔害人,足足闹了十多天之后,才有仙人前来解决。”他话音刚落,摊主便接茬说道。  

显然,摊主知道的也不少。  

甚至于,他都能找来案例佐证。  

“不管怎么说,反正县衙告示说仙人除了妖魔,那定然是除了。”那中年人用总结的语气说道。  

算是给这事,下了个定论。  

接着,便不再言语,开始吃起眼前的泡馍。  

此时,街道之上虽然冷清,但还是有过路的行人。  

因此,也是听到了几人的谈话。  

于是乎,大家也都议论开了。  

“谢天谢地,该死的妖魔终于除了。”  

“是啊,终于可以消停了。”  

“好啊好啊,最近走在街上,都担惊受怕的,生怕那妖魔来咱北城祸害。”  

“谁说不是呢,要不是为了生计,我都想待在家里不出来。”  

“不说了,抓紧上工去吧,这几日都没怎么出工,今日定要多出些力,补回来一些。”几个帮工模样的汉子说道。  

而就在大家议论纷纷之时,一个明显路子比较野的人插嘴道:“哎,你们没听说吗,东城王家的大少爷被仙人收为弟子了!”  

他这一下,让本来就热闹的街道,顿时像是炸开了锅一般。  

“什么?有人被仙人收为弟子了?”  

“东城王家啊,那可是大户人家!”  

“是啊,咱们这样的人,仙人怕是看都不会看几眼呦!”  

“不对啊,据说那那王家少爷,就是个混吃等死的货啊!”  

“对啊,这样的人,仙人也能看上?”  

“唉,谁说不是呢,有些人生来就是命好!”  

“说那些做什么,你们去不去,我想去看看仙人!”一人突然开口道。  

“去去去,当然去,我还没见过仙人呢!”  

“对对对,同去同去!”  

紧接着,整个大街之上,瞬间人头躜动,乌泱泱的往东城涌动而去。  

————  

此时,东城区的王府门口,站着个看上去约摸十二三岁的少年。  

这少年生的眉清目秀,但却有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如墨画的眉毛之下,镶嵌着一对机灵的大眼睛。  

可这本该透露着俏皮活泼和机灵劲的眼睛里,却是流露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淡淡哀思!  

而且,这少年全身上下中,散发着那一股慵懒的劲。  

使得他看上去,一点都不像是这个年纪的人了!  

这少年,正是北城那些人口中,王家的少爷——王朔。  

此时,在他的身边,站着一名背负长剑的中年人。  

他应当,就是众人所说的仙人了。  

王朔现在正在回忆,回忆着这是怎么回事,自己怎么就这么轻松的,便入了别人梦寐以求的修仙之途!  

算了,还是由最开始先回忆吧。  

他叫李宝亮,本不是这方世界的人,而是来自一个叫做华夏的地方。  

在那个地方,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而他的日子,也过得不错。  

在那里,在哪里见过…  

在那里,他是一名光荣的人民公仆,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来说,他将蹉跎年华,一路高升。  

将来,可能是前途无量的高级干部。  

再加上,父母健在,且身体安康。弟弟妹妹,也走上了工作岗位,还有一个从高中就在一起的女友。  

虽然她脾气大,但是待他极好,对自己家人也好,而且也很顾家。  

可正当自己,为了未来努力奋斗时。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的可真没错!  

就在他去车站,接出差的女友回家时,路过了一个小摊。  

而在这摊位之上,有一个似火焰模样的小挂件,莫名的吸引了他。  

随后,他拿在手里,观摩了许久。  

不过,也没认出来,是什么材质的。  

于是,鬼使神差的,便和摊主大妈厮杀了半个来小时。  

最后,顺利的拿下了这物件。  

临走时,还从大妈那里,顺了一个小布袋,将那物件装入袋中,挂在脖子了脖子上。  

贴身放好后,哼着歌扬长而去。  

到了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