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困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打听到荒古界发生的事,张清元就一阵的庆幸。  

也就更加决定遵从本心,好好修行,提升自己的实力再说的打算。  

出去外面浪,  

首先要有保护自己的实力。  

于是接下来的这一段时间,  

张清元基本上都是呆在秘境当中,整理荒古界得到的诸多典籍,利用熟练度面板参悟仙经残篇,术法,武技等等。  

不断地吸收,强化自身的知识积累,加强自己的底蕴。  

同时通过典籍记载,寻找和混沌大道,甚至混沌之力运用有关的手段理念。  

毕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他准备将主要精力放在创造适配混沌大道的神通身上。  

更何况回到浩然书院之后不久,浩然书院院长,一页书生他们都是开始了闭关疗伤。  

暂时也没什么人打扰他。  

至于书院的其他人,张清元不熟先不说,其他人的实力比之他自己要差得多,对于修行所积累下来的底蕴也远远比不上他自己。  

交流也没什么作用。  

好几次浩然书院内聚集的讲道交流,张清元易容前往,会场上的交流讲道对于他而言并没有什么值得启发的地方。  

张清元索性也就打消了和人交流大道,以希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念头了。  

不过虽然如此,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张清元一直呆在秘境里面苦修了。  

人不可能一直做着一件繁琐的事。  

参悟那繁多的典籍的时候,脑子累了他也会换个容貌在书院里面走走,体会一下书院殷殷学子的氛围,放松一下心情。  

顺带也去一下号称天下间最大的藏书宫看书,发散一下思维,并且看能否在这藏书宫里面找到灵感。  

偶尔间兴致来了,顺手指点一下在书院里面闲逛的迷茫弟子。  

以他高屋建瓴的眼界之下,他的指点,自然给那些年轻书院子弟巨大的好处。  

有些天资高一些的,更是因为他的一句话,短时间之内接连破境,几步斐然。  

如此一来,  

最终竟也是在书院里面留下了一小段传说,  

据闻在书院的路上闲逛的时候,会有几率偶尔遇到一个突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学识极为高深的神秘大能指点,解答你的修行疑惑,并且将会得到巨大的提升。  

时间一晃而过,眨眼间便又是过去了三年。  

在这三年的时间之内,  

张清元基本上都是在看书,看典籍,研究,以及改头换面四处闲逛当中度过。  

轻松的时光,  

让张清元觉得在浩然书院呆的也挺舒适的。  

只是可惜的是,三年的吸收研究,对于如何开创混沌大道的神通,依旧是没有多少的头绪。  

“唉,修行到路上,但凡能够走出五行当中或者阴阳当中一条大道的,就都已经是不错。走完五行大道的即便是算上上古时代,也都是没有多少个,更不用说逆反阴阳五行,返本归源,汇聚成混沌的混沌大道了.”  

“在过往的历史当中,完全没有人走过混沌大道这一条道路,这是一条前人未曾踏足过的道!”  

“阴阳五行七种大道走到极致,如果不是有熟练度面板,我也根本没有丝毫的机会。”  

“这样的道虽然强,让我拥有了越级挑战的能力,做到前人做不到的事,却也让前路变得愈加的艰难。”  

“想要找个参考都找不到,如今即便穷大荒圣朝的收藏,以及浩然书院的藏书,也仅仅只是找到了几篇涉及到运用混沌之力,以增强术法武技威力的手段而已。”  

“这些,也仅有些许的参考价值而已。”  

这一日,  

依旧是没有多少收获的张清元走在浩然书院的林荫小道上,眉头微皱,内心思索着如何开辟出新的适合自己大道力量的神通手段。  

虽然说自己将阴阳五行七条大道走到尽头之后,一举极尽升华,逆反归源而成的混沌大道很强。  

数年前,他能够以虚天后期的层次,对抗遁一至尊一招而不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那混沌大道的强横。  

现如今,实力再度精进的他,若是再度面对那九幽至尊的话,恐怕也不用再耗尽全力才能够抗的下来。  

甚至能够保持在百招之内的交手而不败。  

这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了不起的,  

但实际上,  

斩道遁一和虚境洞天,可完全是相隔这天堑般的存在!  

这一步,  

几乎是无法跨越的天渊!  

就现在的修真界而言,除了张清元之外的苍蓝界修真界内,斩道遁一之下最强的十个虚天极限之人联手,在最弱的一尊斩道遁一至尊面前,也抗不过十招!  

虚天,依旧是身处世界之内。  

而斩道遁一,已经是超脱在了天地之外!  

这就是差距!  

如同天堑般的差距!  

就张清元从浩然书院的藏书馆当中得知,纵观苍蓝界一十四万年的修仙历史,能够做到这一步的,  

不足五人!  

一十四万年,  

无数天骄此起彼伏,称霸一个个时代。  

但能够做到以虚天层次抗衡开始超脱的斩道遁一的,还不够五人!  

由此可见,  

张清元最终走通的混沌大道的强大之处!  

可以说,  

如果张清元成功斩道,晋升遁一至尊,那么在上古成仙路尚未断绝的任何一个时代,他必然是最有可能以一道压万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